正文 第11章 桓公見鬼(1)(1 / 3)

“桓公見鬼”說明鬼不過是一種心理幻象,怕鬼隻是自己的精神因素。

此典出自《莊子·達生》。

齊桓公在沼澤地裏打獵,管仲為他駕車,可是卻遇見了鬼。桓公撫摸著管仲的手,問道:“仲父見到什麼了嗎?”

管仲回答說:“我什麼也沒見到。”

桓公回宮以後,憂鬱成疾,好多天都不上朝。齊國有個叫做皇子告敖的士人對桓公說:“是您自己傷害了自己,鬼哪能傷害您呢?人體內的憤怒之氣,消散而不返歸於身,就表現為神氣不足;氣上攻於頭而不下降,就使人好發怒;氣下降而不上升,就使人善忘;氣不上不下,集結在心髒部位,就使人生病。”

桓公說:“那麼到底有沒有鬼呢?”

回答說:“有。室內有鬼名叫履;灶上有鬼名叫髻;糞堆上有名叫雷霆的鬼;東北牆下,叫倍阿鮭龍蟲的鬼;西北牆下,有名叫髻陽的鬼盤踞在那裏;水裏有鬼叫罔象;丘陵有鬼叫做夔;山上的鬼名叫夔;曠野中叫彷徨的鬼;大澤裏有叫委蛇。”

桓公說:“請問,委蛇的形狀是怎樣的?”

皇子說:“委蛇,大如車轂,長如車轅,穿紫衣,戴朱帽。那東西最怕聽隆隆的車聲,一有車聲就抱頭而站立。見到它的人就快要成霸主了。”

桓公聽後滿麵堆出笑容地說:“我見到的正是叫做委蛇的鬼。”

於是整理衣帽與皇子告敖同坐共語,不到一天病也不知不覺就好起來了。

見利忘危

“見利忘危”用以告誡人們:見利忘危,則危在旦夕;反之,居安思危,則有備無患。

此典出自《莊子·山木》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一天,莊周在雕陵栗園遊玩,看見一隻奇異的鵲鳥從南麵飛過來。這隻鵲鳥翼長七尺,目大徑寸,從莊周麵前飛過,竟然觸到他的額頭,也不理會,最後落在栗樹林中。

莊周奇怪地說:“這是什麼鳥啊,翅膀這麼大,卻飛不遠;眼睛這麼大,卻看不清?”

於是撩起衣裳,快步走上前去,手拿彈弓,準備尋找機會彈射它。這時,又看見一隻知了,躲在濃蔭下,悠然自得地乘涼,忘記了自身的安危。旁邊,一隻螳螂隱藏在一片樹葉後麵,蠢蠢欲動,得意忘形,準備捕食知了。那隻奇異的鵲鳥一心想捕食螳螂,以致利令智昏,忘乎所以。

見獵心喜

“見獵心喜”比喻舊有的愛好總是難以忘卻。

此典出自《二程全書·遺書七》:“明道(程顥)年十六七時,好田獵。十二年,暮歸,在田野間見田獵者,不覺有喜心。”

北宋哲學家、教育家程顥,在宋神宗時,曾當過太子中允監察禦史裏行。後來辭官,在洛陽講學十幾年,弟子們對他有“如坐春風”的比喻。

程顥小時候在農村長大,十六七歲時,非常愛好打獵,隻要一有時間,就到野外去打獵。後來入朝為官,聚眾講學,時間一長,就把這種愛好漸漸忘記了。離家十二年後,程顥回到自己的家鄉。一路上的景物引起了他的不少甜蜜的回憶,尤其是看到有人在田野裏興致勃勃地打獵時,他更是滿懷喜悅,甚至想親手試一試。

麵皮安放

寓言借眉、眼、口、鼻爭位置高下,辛辣地嘲諷了爭權奪利。

此典出自《醉翁談錄》。

眉毛、眼睛、嘴巴、鼻子四種器官,都有神靈。

一天,嘴巴對鼻子說:“你有什麼本事,位置竟然處在我的上方?”

鼻子說:“我能辨別香臭,而後你才可以吃食,因此我的位置處在你的上方。”

鼻子又對眼睛說:“你又有什麼本領,位置卻處在我的上方呢?”

眼睛說:“我能觀察美醜,能看東西,功勞不小,所以應該處在你的上方。”

鼻子又說:“如果是這樣,那麼眉毛有什麼能力,也處在我的上方呢?”

眉毛說:“是呀,我也不知道和各位怎麼爭來了這麼個位置,我如果放在眼睛鼻子的下方,不知道你這一張皮,要放在哪裏?”

華屋山丘

“華屋山丘”意在慨歎人生生死莫定,世事變化無常。

此典出自《晉書·謝安傳》。

晉朝謝安是一位學問淵博、才智很高的名士,很講義氣重感情,詩文在當時非常有名且受到人們的讚賞。

謝安有一個外甥,名叫羊曇,非常聰明,謝安非常疼他,而羊曇也對這位舅父格外敬重,兩人之間的感情也和父子一樣。後來謝安死了,羊曇非常悲痛。因為謝安的墳墓是在西門,所以羊曇從此不走西門那條路,如果有事情要出去西門時,總是繞彎從其他地方進出,因為恐怕看見舅父的墳墓,心裏傷心。有一天他喝醉了酒,誤走到西門,於是大哭起來,拿著馬鞭敲著城門高聲叫道:“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華陽隱居

“華陽隱居”比喻超脫塵世,置身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