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一片晴朗,當當的臉上也逐漸放晴,兩眼一直盯著“陸地蟹001”的屏幕。
“小豆芽,不好,下麵發現怪物!”當當的叫聲把叮叮嚇了一跳。
叮叮扭頭看去,地麵上有一個長長的東西在蠕動,還不時發出怪叫。
“小尾巴,快啟動雷達跟蹤。”
“陸地蟹001”箭也似的向下撲去。
當當迅速拿出萬能電子魔盒,啟動跟蹤搜索程序。
屏幕上立刻顯示出火車、蒸汽機車、斯蒂芬森等字樣。
1804年,英國工程師特裏維雪克製造出一台單缸的蒸汽機車,牽引著5節車廂,以每小時8千米的速度登上了鐵路。由於當時的蒸汽機用炭或木柴生火作燃料,所以人們給它取了一個形象的名字—“火車”。
這列火車樣子滑稽難看,速度又慢,托著個大蒸汽機,放起蒸氣來,聲音尖銳刺耳,遠遠不如馬車輕便靈活。更令人沮喪的是,它又在半途中出了軌。1807年,特裏維雪克又設計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列載客火車。這列由1台蒸汽機和4節旅客車廂組成的火車,時速可達11千米,每節車廂可以乘坐10名乘客。特裏維雪克對這次試車充滿了自信,可是由於車廂未安裝減震彈簧,行駛時震動厲害,聲音刺耳,令人難以忍受。再加上鐵軌鋪設過於匆忙,火車運行不到5千米,就又出了軌。試車又以失敗告終,火車再次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後來,火車的命運由於一個人的努力而發生了轉機。鍋爐工斯蒂芬森參與了多次蒸汽機車的試車,有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在特裏維雪克蒸汽機車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於1814年製造了一輛火車。這列火車上有兩個汽缸,還裝有一個巨大的飛輪。機車利用飛輪的慣性使車輪轉動,這樣火車行駛起來就平穩安全多了。這台蒸汽機車牽引3節車廂,可以載30噸貨物,時速達到10千米,它的速度雖然與馬車差不多,但卻相當於30多輛馬車的載重量。火車終於揚眉吐氣地行駛在鐵路上,至少可以與馬車平分秋色了。
經過多次設計和改進,斯蒂芬森於1825年試製出了新的真正的近代蒸汽機車。他把機車汽缸裏排出的蒸汽引入煙筒,避免排氣時發出尖銳刺耳的聲響。他還發明了鍋爐,提高了機車的效能,使牽引力大大增加。斯蒂芬森驕傲地將這台蒸汽機車命名為“動力號”。1825年9月27日,“動力號”牽引著滿載50噸貨物和100多名乘客的車廂,以每小時13千米的速度,平穩地行駛在英國斯托克頓與達林頓之間的鐵路運輸線上。“動力號”成為世界公認的第二台真正意義上的蒸汽機車,它的成功標誌著火車時代的到來。
但是,由於當時的鐵路線主要是為馬車而鋪設(見本書“鐵路”一節),“動力號”的成功運行並沒有使人們完全放棄馬車在鐵路上行駛的習慣。1829年,一場由政府出麵組織,英國上、下兩院議員出席的馬車與火車之間的比賽正式開始了,這是一次進步與落後、科技與愚昧的正式較量,它將決定誰是鐵路的主人。有7輛火車報名參加比賽,結果,斯蒂芬森兒子改進的“火箭號”奪取了第一名。“火箭號”長6.4米,重7.5噸。為了使火燃燒得旺,小斯蒂芬森在火車上安裝了一個高4.5米的煙囪,“火箭號”的平均速度達到每小時22千米,比參賽的四套馬車快兩倍以上,最高時速達46.4千米,這使馬車望塵莫及。這次比賽,火車徹底擊潰了馬車,終於成為鐵路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