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當當長舒一口氣,原來如此,火車竟還有這麼複雜的經曆。
不知不覺,“陸地蟹001”跟著火車到了火車站。叮叮、當當放眼一望,車站就像個露天展覽廳,那裏趴著各種火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還有高速磁懸浮列車。
當當有點應接不暇了。“小豆芽,你看,下麵好像沒有蒸汽機車哦。”
蒸汽機車由於要消耗大量的煤和水,因此必須自載煤水,負荷極重,而且由於燃燒不完全,熱量損失很大,同時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汙染,因此,蒸汽機車逐漸被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所替代。
內燃機車是利用內燃機產生動力,並通過傳動裝置驅動車輪的機車,分為柴油機車和燃氣輪機車。柴油機車使用最為廣泛。柴油機的燃料在汽缸內燃燒,產生的高壓高溫氣體在汽缸內膨脹,推動活塞往複運動,並通過曲軸將往複運動變為旋轉運動。內燃機車的基本構造是由柴油機、傳動裝置、車體走行部、輔助裝置、製動設備、控製設備等部分組成的。內燃機車有較明顯的優點,如機車效率較高、機車整備時間短、持續工作時間長、用水量少(適用於缺水地區)、初期投資比電力機車少,還便於多機牽引,但內燃機車最大的缺點是對大氣和環境有汙染。
1879年,柏林工業展覽會上展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電動機車,它重量隻有954千克,車上裝有3馬力的直流電動機,由鋪在兩個軌道中間的第三條軌道供電,直流電壓150伏,時速7千米,一次可運旅客18人。19世紀末,德國對交流電力機車進行了試驗。1903年,德國三相交流電力機車創造了每小時210.2千米的高速紀錄。電力機車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一種高效快速的交通工具,功率普遍可達8000~10000馬力,時速普遍達到180千米左右。電力機車速度快、爬坡能力強、牽引力大、不汙染空氣,因此發展很快。
蒸汽機車替代有軌馬車,內燃機車勝過蒸汽機車,電力機車優於內燃機車,一代勝過一代,發展永不停止,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日本、法國等一些國家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先後研製出了時速高達200千米的高速列車。在所有的高速列車中,速度最快的莫過於磁懸浮列車了。磁懸浮列車是利用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原理,使車體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懸浮”。科學家將“磁性懸浮”這種原理運用在鐵路運輸係統上,使列車完全脫離軌道而懸浮行駛。沒有輪軌之間的摩擦,列車的時速可達幾百千米以上。世界上第一列磁懸浮列車小型模型於1969年在德國出現,日本是3年後研製成功的。僅僅10年後的1979年,磁懸浮列車技術就創造了時速517千米的紀錄。我國上海磁懸浮列車時速430千米,轉彎處半徑達8千米,軌道全線兩邊50米範圍內裝有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隔離裝置。
磁懸浮列車可靠性大、維修簡便、成本低,其能源消耗僅是汽車的一半、飛機的四分之一;噪音小,當磁懸浮列車時速達300千米以上時,噪聲隻有65分貝,僅相當於一個人大聲說話,比汽車駛過的聲音還小;它以電為動力,在軌道沿線不會排放廢氣,無汙染,而且樣式美觀,是一種名副其實的綠色且又令人賞心悅目的交通工具。
現在,科學家又在設想建造一個真空管道,讓磁懸浮列車在其中行駛。由於沒有空氣的阻力,列車時速可達1600千米以上,到那時我們就可以真真正正地坐上超音速列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