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當當正睡得香甜,突然感覺一道亮光閃過,兩隻漂亮的蝴蝶在眼前飛舞。童心未泯的當當猛跳起來撲向蝴蝶。
蝴蝶像是作對似的,時高時低,時而盤旋,時而直飛,時而落在花草上嗅嗅花香,引著當當到了一條大河邊。小尾巴此時已經急得恨不得一把抓住它們。
正著急時,河邊點點金星,一艘獨木舟出現在當當眼前。
長期的生產生活經驗,使古代勞動人民終於認識到某些物體具有浮性,自然漂浮的物體成為人們創造舟船工具的最早誘因。據《中國航海史》和《中國船譜》記述,獨木舟和筏是船舶始祖。早在數千年前,我國海南先民已經和獨木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黎族傳說他們的祖先是乘獨木舟來到海南島,他們傳統民居中的“船形屋”,據說就是根據倒扣的獨木舟外形蓋成的。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1977年出土了一柄用整木“剡”成的木槳,這表明最遲在大約7000年前,我國已開始使用獨木舟。我國古代的獨木舟大致有三種:一種是頭尖尾方,舟頭起翹,尾部平底;一種是尖頭尖尾,都有起翹;一種是頭尾方形,沒有起翹,接近平底。國外也發現了不少獨木舟。例如,在蘇格蘭境內佩斯地方的湖層裏,發現了獨木舟,在瑞士和其鄰近地區,也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獨木舟。
在台灣還有關於獨木舟的美麗傳說:
從前,在日月潭附近的山區,有五個像親兄弟一樣的獵人。一天,他們一塊到山上打獵。突然,在茂密的林子裏竄出一隻小鹿。小鹿看見人後敏捷地繞過山崗,跑進森林深處。獵人們緊緊追趕,不覺追到一個四周山嶽環抱著的一大片碧藍碧藍的湖水邊。小鹿隻得跳進湖水往前逃生,五個獵人趕忙拉滿彎弓,瞄準小鹿射去。但太遠了,箭紛紛落在它身後的水裏。
這時候,一個叫柏拉巴的青年獵人突然喊叫起來:“你們看湖上有隻老鼠正遊過潭呢!老鼠能用尾巴搖動著遊過潭,我們就不能學它的樣子渡過去嗎?”獵人們馬上選定一棵大樹,拔出腰鐵刀把樹砍倒,在樹幹中間挖了個狹長的深槽,又把樹幹兩頭削成尖尖的形狀,砍去了樹幹上的其他枝葉,並取來一根細長的枝條作船櫓,然後把挖空的樹幹推到潭裏。柏拉巴和另一個年輕的獵人爬上這個挖空的樹幹—第一隻獨木舟,柏拉巴拚命地搖動著手裏的樹枝,另一個獵手一手幫著劃水,一手緊緊抓住船頭。不一會兒,獨木舟就渡過了碧波蕩漾的日月潭,靠到了孤島的沙灘上。他們敏捷地登上孤島,很快捉到了那隻驚慌失措的小鹿。
第二天,村舍裏的人紛紛背上工具,來到森林裏,按照獵人們說的那樣,砍伐樹木製造獨木舟。他們對柏拉巴沒有想到的地方又進行了加工,相繼製造出許多牢固美觀的獨木舟。從此,日月潭上出現了獨木舟美麗的身影。
自從有了獨木舟,人們的活動範圍擴大了。獨木舟後來逐漸演變成木板船、舢板、舫船、帆船、樓船,直至今天的各類船舶。可以這樣說,沒有獨木舟,就沒有現代艦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