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飛機(2 / 2)

飛機發明以後,作為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時刻改變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16世紀,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一支船隊從西班牙出發,足足用了3年時間,才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完成世界上第一次環球旅行。19世紀末,一個法國人乘火車環球旅行一周,也花費了43天的時間。1979年,英國人普斯貝特隻用14個小時零6分鍾,就飛行3.69萬千米,環繞地球一周。早在20世紀20年代,空中航線就把世界各國連接起來,為人們提供了既迅速又方便的客運。飛機把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親密聯係起來。播種了友誼,傳達了信息。空中運輸更加快捷便利,就連當年貴妃娘娘都不易品嚐的嶺南荔枝,北方人如今坐在家裏也可以愜意地“日啖三百顆”了。

飛機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更為驚人。它不僅可以用於偵察、轟炸,而且在反恐、預警、反潛、掃雷等方麵也極為出色。有了飛機才可能擁有製空權,也才能對地、對海進行掩護。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空軍的飛機就是首先獲得製空權。使伊拉克的戰機根本無法起飛應戰,導致其地麵的坦克部隊、戰略性軍事和通訊設施也遭到重創。“沙漠風暴”行動共出動作戰飛機7.6萬架次,使伊拉克軍隊失去40%以上的戰鬥力。

當代軍用飛機在速度和高度上與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主力機型雖然沒有太大差異,但在機動性能、電子對抗能力、隱形性能等方麵都有很大提高。

飛機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代表,體現著人類戰勝自然的進程和規律。隨著太陽能電池、燃料電池的發展,以及微波傳送技術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低速飛機將不再使用航空煤油或汽油,而改用電動的螺旋槳驅動。複合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的應用,使飛機的重量大大減輕,重量的下降也會導致飛機的製造成本大幅度降低。超大型客機和水上飛機的發展,將會終結客輪的使用。

在我們身邊,不少飛機謎自己造上了飛機。據報道,廣東小夥陳寶龍、熊天華自己組裝的飛機於2010年2月1日在東莞萬江水蛇湧成功進行了試飛。該飛機全長兩米多,有兩個座位,油箱在駕駛員的頭頂部位。郵箱後麵連著發動機和螺旋槳。燃料用的是由汽油和機油以35∶1的比例混合而成混合油。

2008年10月26日,重慶小夥彭聰自造水上飛機試飛成功飛上320米高,完成了他的首次“完整飛行”。這架飛機空重114千克,載重260千克,寬10米,長5米,鋁合金骨架,沒有焊接,僅靠螺絲釘固定。機翼表麵覆蓋了一層紅色和黃色專用航空布。發動機功率29.5千瓦。時速可達80千米。

出身於飛行部隊機械師的64歲四川老者鄧先生,用兩台摩托車的發動機,8支由鋼材打造螺旋槳來自製自己的飛機。盡管他的試飛沒有成功,但他表示他要繼續自己的夢想。飛機謎們打造自己的飛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對飛機、對藍天、對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