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棧道,叮叮、當當對古人的智慧佩服得五體投地,同時也向往棧道的驚險刺激。
當當聽說後對叮叮說:“小豆芽,你說現代人要是在棧道上行走,會是怎樣的一個場景?”
“那是不可能的,棧道不僅危險,而且行走費時費力,你看現在四通八達的公路把各個地方都連起來了。”叮叮小大人似的回答。
“那我們查查公路的產生和公路的分級吧!”當當說完,雙手抱胸,叮叮高舉萬能電子魔盒喊道:“百變搜索!”於是魔盒屏幕顯示出了關於公路的資料。
公路是連接城市、鄉村和工礦基地之間,主要供汽車行駛並具備一定技術標準和設施的道路。
1885年汽車發明後,人們開始按照汽車行駛的要求,把一些舊的畜力車道路逐步改建為能行駛汽車的公路,一些舊的碎石和石塊路麵也改造成了瀝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麵。20世紀20年代,由於汽車的普及,不少工業發達國家公路建設迅速發展。到30年代,各工業發達國家公路網已逐漸形成。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汽車生產量和保有量逐步增長,很多工業發達國家開始對已有公路進行技術改造,以適應交通量和汽車載重、速度日益增長的要求,瀝青路麵和水泥混凝土路麵的比重越來越大。
20世紀50年代以來,一些工業發達國家的汽車生產量和保有量迅猛增多,世界各國為了實現公路建設現代化,開始大規模改造舊有公路,並修築高速公路。從50年代開始,中國大力發展公路建設,公路裏程穩步增長。很多土路都改建成能常年通車的碎石和礫石路麵;60年代以來,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還修築了不少瀝青路麵;70年代,我國開始修築水泥混凝土路麵。
公路運輸具有機動靈活、直達門戶的特點,是整個交通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公路在短途運輸中能作為集散支線以彌補鐵路、水運和空運的不足;在長途運輸中又起著幹線的作用,目前,一些工業發達國家公路客貨運量和客貨周轉量,在整個交通運輸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
公路一般按照國家的行政係統、服務範圍、在整個公路網中所處的地位及其在政治、經濟上所起的作用進行分類。例如:日本分為高速汽車國道、一般國道、都道、府縣道和市町村道四類;美國分為州際公路、州公路和地方公路三類,中國分為國道、省道、縣、鄉道路。
按照公路所適應的年平均晝夜交通量及其使用任務和性質,將公路分為若幹技術等級。中國公路分為5個技術等級:高速公路:能適應年平均晝夜汽車交通量2.5萬輛以上。具有特別重要的政治、經濟意義,專供汽車、分道高速、連續行駛,全部設置立體交叉和控製出入,並以長途運輸為主的公路。
一級公路:能夠適應年平均晝夜汽車交通量5000~2.5萬輛,連接重要政治、經濟中心,通往重要工礦區、可供汽車分道快速行駛、部分控製出入和部分設置立體交叉的公路。
二級公路:能適應按各種車輛折算成中型載重汽車的年平均晝夜交通量2000~5000輛,連接政治、經濟中心或大型工礦區以及運輸繁重的城郊公路。
三級公路:能適應按各種車輛折算成中型載重汽車的年平均晝夜交通量2000輛以下,溝通縣與縣或縣與城市的一般幹線公路。
四級公路:能適應按各種車輛折算成中型載重汽車的年平均晝夜交通量200輛以下,溝通縣與鄉、鎮之間的支線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