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9章 過零丁洋(1 / 1)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釋】

回想當年由科舉走上仕途曆盡辛苦,如今在紛紛的戰火中已熬過了整整四年。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自己的人生動蕩不安就似驟雨裏的浮萍。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中身陷元虜隻能悲歎自己的孤苦伶仃。人生自古有誰能夠長生不死,隻願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解析】

祥興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敗被俘。第二年元月,元軍出珠江口,進攻南宋最後據點(在今廣東新會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過零丁洋時寫了這首詩,決心以死殉國。當時,元軍統帥張弘範逼迫文天祥招降堅守的南宋將領張世傑,文天祥嚴正拒絕,說:“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並出示此詩以明心誌,張弘範見詩中辭意堅決,但稱“好人!好詩!”竟不能逼。“詩的開頭兩句回顧自己一生的主要經曆。概括地說,是兩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選拔,經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二是在元軍入侵、宋室危亡之際,響應朝廷”勤王“號召,在1275年正月,以全部家產充軍費,起兵抗元,在頻繁不斷的戰鬥中度過了四年。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為挽救危亡,竭盡全力,苦苦支撐,但局勢卻越來越危殆。此時,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敵手,自己也兵敗被俘。眼看大勢已去,詩人不禁悲從中來。所以接下去兩句就進一步抒寫國破家亡的悲哀。國土遭到元軍的蹂躪,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岌岌可危。至於文天祥自己,也是一生坎坷,當初做官曾因忤逆權貴而屢被罷斥;起兵抗元之後,多次兵敗,一次被扣,兩次被俘,數次欲自殺盡節而不死。如今部下將士犧牲殆盡,親人被元軍俘獲,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敵手,一如風雨吹打的浮萍,無所依托。這兩句以比喻的方式寫國勢和身世,生動形象,而蘊藏其中的感情尤為深摯沉痛,極有藝術感染力。接下去兩句,是對前麵”山河破碎“兩句的補充,具體概括自己的抗元經曆,表現憂憤之情。前一句是追記過去。”說惶恐“,即表示自己當時的憂懼不安。後一句是慨歎眼前,說自己不幸戰敗,隻身被俘,孤掌難鳴,飄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伶仃。這兩句中,往日的體驗與今日的情景交錯在一起,令詩人百感交集。最後兩句則筆鋒一轉,情緒由悲憤轉為激昂,由壓抑轉為高亢,表明了詩人舍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全詩也因有此兩句收尾而成為一代名作,千古壯歌。

這首詩之所以流傳千古,主要原因不在於藝術技巧,而是在於詩中所表現的崇高氣節、悲壯情調和犧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