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適當的時候讓自己清零,我們的內心才能有空間去接收新的東西,才能開啟新的生命之旅。其實,這個道理人人都懂,有很多人也真的想放下過去,再度啟程,但卻苦於放不下。必須承認,要徹底放下過去並不容易,但也絕不是不可能的。
讀完下麵這個哲理小故事,你就會相信了。
從前,有一個苦者找到一個和尚傾訴心事。
苦者對和尚說:“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
和尚對他說:“沒有什麼東西是放不下的。”
苦者繼續說:“這些事和人,我當真是放不下。”
於是,和尚讓苦者拿起一個茶杯,然後和尚就往裏麵倒熱水,水滿了也沒有停下來,就在水溢出來的一瞬間,苦者因為被燙到手馬上放下杯子。
和尚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會放下。”
看到了吧,說自己放不下的人,其實還是不想放下。那曾經的過去,痛苦也好,悔恨也好,就像一杯高溫的水,真的燙到你的時候,你自然就會放下。
過去,可以不忘記,但必須要放下。放下痛苦,才能感受溫暖;放下嫉妒,才能收獲寬容;放下恨,才能重新愛;放下一段失敗的過去,才能開啟一個成功的未來。一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裹足不前,等待他的可能是一種凡庸的人生,而一家公司如果裹足不前,等待它的就隻有殘酷的死亡。
新型社交營銷平台Referly創始人丹尼爾·莫莉(Danielle Morrill),曾在一篇文章中明確宣稱,作為這家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她最擔心的問題不是公司會倒閉,而是害怕它會變成一家“僵屍”公司。什麼是“僵屍”公司?很簡單,就是裹足不前的公司。比如柯達,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柯達曾經是一個很熟悉的名字,可以說它是一個時代的印記。可是如今,這家成立於1880年的百年品牌,竟然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之中,這一切都是因為柯達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創新,裹足不前的企業就隻有被淘汰的命運。特別是在今天這個創新速度不斷攀高的年代,已經不是創新者和不創新者之間的較量,而是誰能更快實現創新的較量。
人生,裹足不前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人意識不到自己的裹足不前,更更可怕的是人盡管意識到自己的裹足不前卻不以為然。
跟過去說再見,把過去的所有垃圾踩在腳下,我們才能夠走得更高,就是登上世界之巔也未嚐不可。
6如果對世界沒有了好奇,你就真的老了
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和一個好奇心匱乏的人,擁有的將是截然不同的人生。同樣是看到蘋果落地,牛頓充滿好奇,所以他發現了萬有引力,而那些對蘋果落地無動於衷的人,依然是那個普通人。
都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照一般人的看法,人到了70歲,就隻有窩在家裏享受天倫之樂的份兒了,說難聽些,就是等死了。真的是這樣嗎?
有一位老人,已經是75歲高齡,卻仍然堅持到處去旅遊。有一次,一個朋友問他:“你都一大把年紀了,為什麼還要每天東跑西跑的?”
老人回答說:“因為這個世界仍然讓我充滿了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感受去體驗我還沒有看過的世界。”
是啊,世界很大,每到一個新的地方你都能發現新的風景。這是好奇心驅使,也是一種對美的向往。人若沒有了好奇心,那意味著你已經老了。這並不是臆測,而是有著心理學上的根據。
心理學研究證明,當人們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時,體內就會分泌某種激素,這種激素可以阻止、延緩皺紋的生長。甚至對於體內的五髒六腑,也有一定的“保鮮”功能。一句話,好奇心是延緩身體衰老的靈丹妙藥。
另外,從精神上說,好奇心還會催生一種能量,或者說是正能量,那是一個從好奇到興趣,再到探索、追求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的思維、意識、情感等都會經曆一個被充分調動的過程,頭腦會變得更加活躍,這是一個充滿魅力的過程,讓人興致勃勃地投入其中,並毫無懸念地收獲愉悅和滿足。這種心理狀態,正是讓人在精神上保持年輕的秘訣。有句話叫作“無動於衷是百病之始”,並非沒有道理。在生活中多問一些“為什麼”,小孩子為什麼有那麼多“為什麼”?因為他們足夠年輕。
好萊塢著名影星英格麗·褒曼,在63歲時出演了《東方快車謀殺案》,並因此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殊譽。
愛因斯坦在70多歲的時候,依然每天步行到研究所,研究這個,試驗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