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活在當下,讓每個日子都看見歡喜(3)(1 / 2)

而影響了幾代人的作家巴金,年過七旬依然筆耕不輟,寫出了被視為他的最高成就的《隨想錄》。

還有演員王學圻,68歲出演抗戰劇,還親身上演一係列“飛簷走壁”的絕技。

這些人,雖然來自不同的領域,但卻上演了人生路上共同的“老當益壯”,究其背後的原因,可以說都是好奇心的驅使,驅使著他們繼續探索人生,探索世界。

關於好奇心,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

大哲學家穆爾在劍橋大學任教時,有一天,同樣是大哲學家的羅素問他:“誰是你最好的學生?”穆爾毫不猶豫地說:“維特根斯坦。”

穆爾回答得如此果斷,讓羅素覺得很奇怪,他追問道:“為什麼?”

穆爾說:“因為,在我的所有學生中,隻有他一個人在聽我的課時,老是露著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問題。”

後來,維特根斯坦在哲學上的造詣越來越大,名氣超過了羅素。有人問維特根斯坦:“羅素為什麼落伍了?”

維特根斯坦說:“因為他沒有問題了。”

看吧,好奇心對於人生有多麼重要。毫不誇張地說,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和一個好奇心匱乏的人,擁有的將是截然不同的人生。同樣是看到蘋果落地,牛頓充滿好奇,所以他發現了萬有引力,而那些對蘋果落地無動於衷的人,依然是那個普通人;同樣是麵對那些花鳥草蟲,達爾文充滿了好奇心,所以他能夠寫出一部《進化論》,而把花鳥草蟲這些大自然的成員不放在眼裏的我們,依然是那個普通的我們。不要說牛頓是天才,達爾文也是天才,跟我們沒有可比性,天才的起點就是那個你最看不起、最不在意的好奇心。

作為一個人,我們雖然渺小,但保持一顆好奇心,就能走向一個廣闊的世界,就能收獲一種別樣的人生。

當然,好奇心需要一個度,適度的好奇心讓我們保持年輕態,而過度的好奇心可能會帶來麻煩。都說“好奇害死貓”,貓有九命,最後卻死於好奇心,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7用歡喜的眼睛看世界,用愛的心去感受生活

世界不可能盡是我們想象中的模樣,人生也不可能如期待中那樣一帆風順,唯有懷一顆樂觀的心,才能發現美好,才能樂享幸福的一生。

大雨過後,有兩種人,一種人抬頭看天,看到的是蔚藍和美麗,另一種人卻是低頭看地,看到的是泥濘和肮髒。

一千個人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是生活在這片藍天下,不同的人眼裏看到的也都是不同的世界。作家丁立梅說:“每個人都可以活在愛與歡喜中,如果你感覺不到愛和幸福,那是因為你沒有用歡喜的眼睛看世界,沒有用一顆充滿愛的心去感受生活。”

生活也許不遂人願,一路波折之後又是一路風雨,但隻要學會用一雙歡喜的眼睛看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蘇東坡的一生可謂崎嶇坎坷,大起大落,但他一直歡喜地活著。

因為為人率直,蘇東坡得罪了當時朝中的權貴,結果屢次被貶。35歲正當盛年時,就被貶往杭州任通判,從此開始噩夢般的貶謫流放。最遠的一次,被貶到海南儋州,一個蠻荒之地,在這裏,蘇東坡度過了21年。不過,盡管幾乎這一生都身處逆境,甚至多次麵臨殺頭之罪,蘇東坡一直懷著一顆歡喜的心,快樂地生活著。

比如被貶到杭州時,他不但不抱怨,還高興地到西湖欣賞美景,並吟詩:“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在這裏,他更是恪盡職守,為世人留下了如畫般美麗的蘇堤。

被貶到惠州時,那裏不僅荒涼還十分炎熱,可是蘇東坡總能懷一顆歡喜的心,發現美好,也正是在這裏,他寫下那句流傳千古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中這樣評價他,說:“他的一生是載歌載舞,深得其樂,憂患來臨,一笑置之。他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

換作是一個內心悲觀的人,遭遇蘇東坡這樣的一生,是不是早就抑鬱而亡了呢?不得不說,蘇東坡的豁達心胸令人欽佩。不過,他還有更加令人欽佩的地方。

蘇東坡的一生飽經磨難,但他的人性卻是明亮、柔和和厚道的,他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不幸福遭遇與這個世界對抗。即便是麵對那些故意陷害他的人,他最多也就是不喜歡,卻從來沒有上升到恨的地步。麵對一些卑鄙小人對他的中傷、誹謗,他從來都是一笑置之。

蘇東坡一生屢遭政治陷害,其中對他下手最狠辣的大概莫過於章敦。要知道,章敦和蘇東坡原本是很好的朋友,但後來因為政見不和,屢次陷害蘇東坡,甚至多次要置他於死地。即便是這樣,在日後蘇東坡終於北歸後,章敦被貶嶺南,蘇東坡都沒有“拍手稱快”一下。此時的章敦,膽戰心驚,唯恐蘇東坡報複他。特別是章敦的兒子章援,還寫了一封求情信給蘇東坡,在信中,他認為北歸的蘇東坡定能得到朝廷的重任,也一定不會忘記昔日父親對他的種種刁難、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