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做的每一件事,造就了我們今天的生活現狀;而我們今天的所作所為,也將造就我們將來的生活處境。生活很有意思,我們現在越是想過得舒適一些,未來就越可能吃更多的苦,但如果我們現在能給自己找一些不自在、不舒服,將來可能就會過得很舒適。所以,如果你想將來過得好,那就走出個人舒適區,讓世界了解你。
3思維定式害死人——警察看誰都像壞蛋,
老師看誰都想教育幾句
隻有打破思維定式,我們的人生才能自由,才能進入一片新的天地。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斯說:“所有的事物都是流動的。”人也好,事也好,物也罷,都是流動的,我們的思維更應該是流動的,停滯僵化隻能導致慢性死亡。
一個人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中生活、工作,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現象就是思維定式。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經常不假思索地將其納入某種特定的思維框架,按照特定的思考程序去考慮問題。這樣做往往判斷錯誤,致使結果往壞的方向發展。
人的思維如同魔方一樣,有各種各樣的可能。隻是思維定式束縛了我們,使我們對他人的認知固定化。比如,與男性交往時,我們會下意識地認為他們粗心大意、毛毛躁躁;與女性交往時,我們會下意識地認為她們溫柔嫻雅、心思縝密;與老年人交往時,我們會下意識地認為他們頑固不化、因循守舊;與年輕人交往時,我們又會下意識地認為他們年紀小、辦事不牢靠。具體到個人,男人也有心思細膩的,女人也有毛手毛腳的,老人也有思想開放的,年輕人也有性格穩重的。
如果遇事總是憑借慣性或者以往的經驗來解決問題,往往會將自己困得更牢。因此,要想擺脫困境,改變目前的狀態,不妨反過來思考,自己是否已經進入了思維定式的怪圈。
在一個化學實驗室裏,一位實驗員正在向一個大玻璃水槽裏注水,水槽馬上就要滿了。於是,實驗員想要關上水龍頭,就在這個時候水龍頭壞了。隻要再過半分鍾,水就會從水槽裏溢出來,流到實驗台上。如果實驗台上的儀器遇水就會引起爆裂,而儀器裏的藥品遇到空氣就會燃燒起來,接著整個實驗室就會變成一片火海。一想到這種情景,實驗員們就感到害怕。如果實驗室著火,他們隻能葬身火海。那位實驗員一邊堵住水龍頭的水嘴,一邊急得大喊大叫。
死神離他們越來越近了。就在這個時候,隻聽“嘣”的一聲,隻見一位女實驗員把自己手中的瓷研杵扔到水槽裏,把水槽底部鑿了一個洞,水直流而下,實驗室裏一下子化險為夷。
事後,同事們問她,在那麼緊要的時候,怎麼會想到這麼做呢?她微微一笑,說:“我們在上學的時候都學過《司馬光砸缸》,我隻是照著做一遍罷了。”
女實驗員僅用了一個簡單的辦法就避免了一場災難的發生。我們小時候都學過這篇課文,事實上這個“缸”就好比是我們的思維定式,許多時候我們會錯失許多機會,就因為思維定式束縛了我們。
隻有打破思維定式,我們的人生才能自由,才能進入一片新的天地。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斯說:“所有的事物都是流動的。”人也好,事也好,物也罷,都是流動的,我們的思維更應該是流動的,停滯僵化隻能導致慢性死亡。
大家都知道,北極幾乎常年處於嚴寒之中。生活在那裏的愛斯基摩人在沒有泥土的情況下,隻能把冰塊切割成磚狀來建造房屋。倘若向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愛斯基摩人推銷冰箱,他們會接受嗎?這不就相當於把取暖器賣給赤道居民一樣傻嗎?然而,一位叫沃特森的美國旅行家卻做到了。
一次,沃特森和朋友一起去北極探險,他目睹了愛斯基摩人的生活狀態。在那裏,沃特森感覺自己就像身處於一個大型的冰箱裏一樣。朋友開玩笑說:“在這個世界上,恐怕隻有愛斯基摩人不需要冰箱。”
聽了朋友的話,沃特森的腦海中閃現了一個想法,他笑著說:“我看未必,我就有辦法把冰箱賣給他們。”朋友哈哈一笑,隻當沃特森在開玩笑。
很快,沃特森就把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他找到一位當地居民,向他展示冰箱的另外一個作用:把當地居民剛剛捕獲的獵物以及自己帶去的礦泉水、食物等一起放進冰箱裏。接著,沃特森把冰箱的溫度調到4攝氏度。第二天,他們打開了冰箱,發現這些東西並沒有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