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換個角度,你的世界可以變得大不一樣
“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同樣一件事情,如果換個角度去思考,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黃昏落日常常用來比喻陽光的結束,黑夜的來臨,事物的衰敗,可是又有多少攝影師將這景象拍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照片。
人一生下來,就十分辛苦,前進的道路上遍地荊棘,我們必須時時麵對挫折、坎坷、失敗。反正總要麵對,為什麼不用積極、快樂的心態去麵對呢?這樣不是更好嗎?事實上,事情的好壞,關鍵在於我們怎麼看它,角度不一樣,結果自然也就不一樣。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的眼裏看到的總是陽光燦爛的一麵,而有些人眼裏看到的總是灰暗的一麵。要不怎麼會說“有的人是60歲的人30歲的心髒,而有的人則是30歲的人60歲的心髒”。
看到陽光的人心態是積極向上的,生活中到處都是美好,他們的身體與思想永葆青春;而看到灰暗的人,生活中充滿抱怨,總認為生活待自己不公平,身體與心靈會日漸衰老。
據傳,有個寺院的住持,給寺院裏的和尚立下了一個特別的規矩:每年年底,要對住持說兩個字。
第一年年底,住持問新和尚有什麼想要說的,新和尚說:“床硬。”
第二年年底,住持又問他心裏有什麼想要說的,他回答說:“食劣。”
第三年年底,和尚沒等住持問話就說道:“告辭。”說完就離開了寺院。
望著和尚的背影,住持自言自語地說:“心中有魔,難成正果,可惜啊可惜!”
和尚選擇了人生的背麵,他看待事情總是用一種悲觀的態度,從沒想過要換個角度看問題,隻是一味地抱怨。也正是因為他的抱怨,讓他失去了修成正果的機會。
事物在一個人心中好或壞,並不在於事物本身,而在於人的心態。就像王國維說的那樣:“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同樣一件事情,如果換個角度去思考,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黃昏落日常常用來比喻陽光的結束,黑夜的來臨,事物的衰敗,可是又有多少攝影師將這景象拍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照片。牢騷滿腹者,不妨試著衝破局限,換一個角度去欣賞,讓積極的心態主宰自己,定會發現美的存在。
在一個夏天的傍晚,有一位美麗的少婦投湖自盡,被路人救起。路人問:“你年輕輕的,為什麼這麼想不開啊?”
“我結婚才兩年,丈夫就拋棄了我,接著女兒又病死了。你說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啊?”
路人聽了沉吟片刻,說:“兩年前你是怎麼過的?”
少婦說:“那時的我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
“那時你有丈夫和女兒嗎?”
“沒有”。
“那麼你不過是被命運之神送回到了兩年前。現在你又是那個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你了。還是好好生活吧!”
聽了路人的話,少婦恍如做了一個夢,她揉了揉眼睛,想了想,就回家去了。從此再也沒有尋短見。
同樣是半瓶水,悲觀者會說:“哎,隻剩下半瓶水了!”而樂觀者卻說:“哈,真不錯,還有半瓶水啊!”半瓶水因角度不同出現兩種心境,如果換種角度就會發現,事情沒有你想象的那樣糟糕。
許多時候,我們的苦惱都是憑借過去生活的“經驗”做出的錯誤判斷。這些“經驗”就像一條無形的繩子,將我們束縛得緊緊的,得不到自由。當我們掙脫開繩子,換個角度看看這個世界,你就會發現,世界不一樣了。
造物主為什麼將我們的頭顱放在肩膀上?或許是想讓我們的思維有一定的高度吧。造物主為什麼將我們的眼睛放在臉的最上麵呢?或許是想讓我們看得更遠一些吧。倘若你的思維達到了某種高度,看待問題時能夠換個角度,你就會從生活的各種小事裏發現更多有趣的道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換個角度,你發現世界無限寬大;換個角度,你會收獲另一個秋天;換個角度,你得到的是另外一個世界……
2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做的那一刻持續累積而成
無論我們有什麼夢想,要想實現這個夢想,唯一的方法就是,每天做一件能夠接近自己夢想的事情,隻要堅持下來,日積月累,當達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我們就能石破天驚,一鳴驚人。
大部分人每周花40~60小時工作。其實你也可以用同樣的時間,去做一些可以改變你人生的事情。在周圍有很多機會在等著你,你也正在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但是卻值得你為此奮鬥終生。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等待,這是你的權利,隻是一味地等待,唯一會發生的事,就是你變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