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捕捉雙翅目昆蟲(3 / 3)

時不時地就會有一隻泥蜂閃電般地飛了進來,撲向絲質傘頂,緊接著,傘頂就發出一聲強烈的撞擊聲。傘頂上正進行著一場廝殺,可是混戰進行得十分激烈,眼睛根本分辨不清誰是進攻者,誰是被進攻者。戰鬥剛開始不久,膜翅目昆蟲就用腿抱著獵物飛走了。虻群驚慌不已,看到這些突然殺進來的進犯者把它們一個個殺死,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氣向後退了退,可是並沒有離開這個危險的遮蔽所。外麵太熱了!有什麼可慌張的呢?

泥蜂的進攻如此出其不意,帶走獵物的速度是如此迅猛,怎麼能精巧地使用它的匕首呢?毫無疑問,是蜇針發揮了作用,但隻是在混戰地亂刺一氣,沒有固定的精準的部位。為了給那個在掠奪者腿下掙紮的俘虜致命一擊,我曾看到泥蜂撕扯著獵物的頭部和胸部。僅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這種膜翅目昆蟲要的是一具真正的屍體而不是一個被麻醉的獵物,因為它毫不猶豫地就殺死了這個垂死掙紮的雙翅目昆蟲。

據此,我認為,獵物很快會被幹掉,以及如此迅速的攻擊所帶來的困難,這兩點決定了泥蜂給幼蟲提供的食物隻能是死的,所以它必須不斷地給幼蟲供給新的食物。

讓我們觀察一些膜翅目昆蟲用兩腿抱著獵物進窩的情形吧。現在有一隻跗節泥蜂抱著蜂虻進來了。它的窩建在一個底部是沙土的、豎直的邊坡腳下。捕獵者向洞穴飛來,發出尖銳的、近乎哀鳴的嗡叫聲,隻要它沒找到合適的落腳處,就會一直這樣叫個不停。泥蜂在沙坡上飛來飛去,一麵發出尖利的嗡叫聲,一麵順著垂直麵小心翼翼、十分緩慢地爬下來。一旦它那敏銳的眼睛發現了什麼異常,就會減慢速度,盤旋一會兒後,飛上高處,然後再降下來,最後呼地一下逃走了。不一會兒,它又回來了,在一定的高度上盤旋著,似乎在俯瞰地麵的情形。它又開始了垂直地朝下飛來,飛得更小心、更緩慢 ;最後,膜翅目昆蟲果斷地停在一處,在我看來,這與其他覆蓋著沙土的表麵是沒有任何區別的。這時,哀怨的鳴叫聲戛然而止了。

昆蟲的落腳點也許太隨意了,因為即使是最訓練有素的眼睛也無法在沙層之上把這個地方與另一個地方區別開來。它落在住所附近,開始尋找住所的入口了。因為它上一次離開時,這入口不僅被自然坍塌下的流沙堵住了,而且被膜翅目昆蟲仔細地清掃過,完全掩蓋起來了。

然而,事情並不是這樣的。泥蜂毫不遲疑,不需要摸索,不需要尋找。

人們一致認為,觸角就是指導昆蟲進行尋找的器官。然而在它回到窩裏時,我沒看出它在運用觸角方麵有任何特殊之處。泥蜂一刻也沒有放下它的獵物,就在離落腳點前方的不遠處扒著土,用前額拱,然後立刻抱著肚子下麵的雙翅目昆蟲進去了。沙土坍塌了下來,又堵住了洞門。就這樣,膜翅目昆蟲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我曾經為了引誘泥蜂回家做了上百次的努力,可每次都是白費力氣。我每一次都會被它的行為驚呆,因為目光敏銳的它總能一下子就找到洞門,而那個洞門根本沒有留下一絲痕跡。它又把洞口仔仔細細地掩蓋起來了,隻不過這次不是在昆蟲進到窩裏以後。當沙土快流完的時候,不能把凹陷完全填平,有時會留下一個小小的塌陷,所以看上去就像門廳沒有完全堵住一樣,但是這是在膜翅目昆蟲離開很久以後才發生的。它在出發遠征之前,從來都不會忘記對這些自然形成的坍塌進行一番修葺。我們等它離開吧,那樣我們就能看到它在臨走之前是如何清掃門前,如何小心翼翼地把門前弄得平平整整的。這位母親走後,我敢斷定,即使眼光再敏銳的人也看不出那個入口在哪兒。

在沙層麵積很大的情況下,要想找到這個洞口,必須用類似三角測量的辦法。可是很多次,在剛剛離開現場幾小時之後,我的三角測量手段和記憶力就都失效了!我隻有用一根稻草秸做標杆插在洞口旁才能辨認出來,可是這個辦法並不總是有用,因為昆蟲不斷地在窩外修補,經常會把稻草秸弄得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