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植物的“氮肥廠”是怎麼回事
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離不開肥料,尤其缺少了不了氮肥,一旦缺少氮肥,植物就會長得又矮又小。雖然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氮素,可是絕大部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隻有豆科植物有一種特殊的本領,能將它轉為成氮肥,供應自己生長的需要。因為在它們的根部,都有一個小小的“地下氮肥廠”。
豆科植物的根上麵長有許多疙疙瘩瘩的東西,它就是豆科植物的“地下氮肥廠”。在這些被稱做根瘤的小疙瘩裏,竟還有許多辛勤勞動、專門製造氮肥的“工人”呢。這些用肉眼無法看見的小家夥叫根瘤菌,正是它們通過體內分泌的固氮酶,才把空氣中遊離的氮素還原成為植物吸收的氨態氮,源源不斷地供應豆科植物的生長需要。據科學家測定,一棵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可以為它提供所需要的大部分氮肥,豆科植物有了這些小小的天然“地下氮肥廠”,就不會為缺乏氮肥而發愁了。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間存在著一種互利的共生關係。在根瘤裏,豆科植物把自己吸收的一部分養料和水分供給根瘤菌,而根瘤菌也把自己合成的“化肥”輸送給豆科植物。生物學家們設想,如果能將根瘤菌的“地下氮肥廠”移植到小麥等農作物的身上,那就可以避免化肥對自然環境的汙染。
黑色的花為什麼十分稀少
春天,各種各樣的花兒競相開放,五顏六色的花朵把大地裝扮得五彩繽紛。在自然界中,雖然也有黑色的花朵,像黑牡丹、墨菊等。但是與其他顏色的花比起來,就顯特別少了。物以稀為貴,所以像黑牡丹和墨菊這樣的花就成了珍品。
花瓣中一般含有兩種物質,一種叫花青素,一種叫胡蘿卜素。各種花含的色素和酸、堿的濃度不一樣,隨著養料、水分、溫度等條件的變化,花的顏色有深有淺,有濃有淡,有時還會變色。
黑色的花之所以十分稀少,是因為黑色可以吸收全部的光波,這樣,在太陽光下升溫快,花組織容易受到灼傷,不利於花的自我保護,加上不容易培育,因此,黑花能自然保存下來的品種寥寥無幾。另外,要人為創造黑品種十分困難,即使通過雜交獲得黑花的幾率也極其微小。所以在萬紫幹紅的花朵中,墨菊、黑牡丹自然被封為花中珍品了。
花的顏色與花瓣內含有的物質相關,在植物體內不能產生黑色的因子,隻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有可能出現,所以,黑色的花就十分罕見了。
為什麼高山花卉會更加豔麗
高山花卉是指高山或高原上分布高度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花卉,中國西藏、雲南、四川,青海、新疆等省、區多有分布。其花型、花色各異,豔麗多姿。鮮花盛開時節,絢麗多彩的高山花卉將時而靜穆、時而寒風肆虐的高山世界裝扮得極為美麗而神奇。
原來,這是高山花卉為了適應這裏的環境。高山上由於空氣稀薄,紫外線益發強烈,紫外線會破壞花冠細胞裏的染色體而影響了細胞生命,阻礙核苷酸的合成,進而破壞細胞的代謝反應,對植物的生存是很不利的。細胞為求自保,往往產生了大量的類胡蘿卜素和花素用來對抗紫外線。這兩類物質都能大量吸收紫外線,發揮保護作用。類胡蘿卜素可增添黃色,花青素則可促使花朵呈現紅、藍、紫色,花朵中增加了這麼多的色素,在陽光的照耀下,自然是豔麗奪目了。
為什麼有的植物會發光
大多數發光生物都需要生活在有水的環境中,陸地上有時也能見到,但還是比較少見的。最有趣、最美麗的當然要數一種在陸地上生長、能發光的“夜皇後”了。
這種植物生長在加勒比海島國的古巴,每當黃昏降臨時,它的花朵就開始綻放,並星星點點閃爍出明亮的異彩,仿佛無數螢火蟲在花朵上翩翩起舞,美麗極了。有意思的是,一旦沉沉的黑夜逝去,它的花朵好像就完成了使命,很快凋謝了。人們送它一個美麗的稱號——“夜皇後”。
夜皇後為什麼會在夜間閃閃發光呢?原來,它的花瓣和花蕊裏,聚集了大量的磷。磷與空氣接觸就會發光,遇上海風,磷光就會變得一明一暗,很像螢火蟲的閃光。這時,夜晚活動的昆蟲,會幫助夜皇後傳播花粉,繁衍後代。夜皇後的花朵放光,實際上是適應環境的一種特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