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阪的機器人警察在世界上最有名氣,它能用日語、英語與人交談,它的頭上有一個顯示屏幕,人們可以看到它對問題的回答。如果詢問者提出的問題比較複雜,機器人警察就會主動與當地警察局聯係,很快作出答複。機器人警察還可以看家護院,它能按照一定的線路在家庭及其周圍來回走動,一旦發現異常情況便發出刺耳的尖叫聲。1991年,韓國三星電子有限公司開發出一種警用機器人,它能夠繞著房子運動,檢查是否有不速之客闖入,是否會發生火災。發現異常情況,它就會自動報警。如果病人需要醫護,隻要病人按下裝在衣袋裏的報警按鈕,機器人就會將緊急情況通知醫院或急救中心。
替身機器人
日本築波市通產省工業技術院機械技術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經過努力製造出一種替身機器人,可以代替人類從事許多人所不能及的工作。操縱者可以戴著頭盔,雙手操作控製器,一邊透過機器人的眼睛觀看周圍的世界,一邊利用操縱器使機器人自由自在地運動。操作者也可以坐在控製室中遙控遠在海底或太空中的機器人工作。這種替身機器人除了能去人不能去的海底和太空外,如果在耳朵和眼睛上加上特殊的感測器,它還能看見人所不能看見的東西,聽到人所無法聽到的聲音。
大器晚成的機器人——深藍
“深藍”本來不應該成為世界名人,它隻不過是一台會下棋的電腦。如果給它裝上一些必要的設備,比如感覺係統,行走裝置、機械手,那麼,它就是一名會下棋的智能機器人。其實,這樣的智能機器人早就有了,如果它想出名,絕對不會等到1997年。
但由於種種原因,“深藍”還是在1996年~1997年大器晚成。其表現令世人驚訝不已。一般說來,國際象棋比賽曲高和寡,真正愛伸著頭去湊熱鬧、看門道的人不算太多,然而,1996年2月在美國費城舉行的國際象棋大賽卻得到了整個世界的關注。因為,這場棋賽的擂主——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的挑戰者是IBM公司的超級電腦“深藍”。
卡斯帕羅夫可謂是國際象棋界的常青樹,十幾年來,他一直獨步天下,笑傲江湖。這使他在人機對奕中成了人類智力的象征。因此,當“深藍”向卡氏下了戰書時,它挑戰的其實是人類智力的尊嚴。“深藍”使人們想起了它的前輩“深思”。7年前,卡斯帕羅夫在與“深思”的對陣中全勝而還,這一結果讓當時的人們樂觀地迷信電腦畢竟不如人腦。但是7年以後,卡斯帕羅夫驚出了一身冷汗,“深藍”一上來便出手不凡,先勝一局,若不是卡氏及時調整戰術,他肯定要大敗而還。最終卡氏還是以42的總比分拿下了“深藍”,但是他覺得贏得很艱難。
一年以後,卡斯帕羅夫又與“深藍”狹路相逢。經過改造後的“深藍”技術已非昔日可比,此次交手,它擺出了一副誌在必得的架式。開賽前一周,“深藍”便離開了距紐約80公裏的誕生地IBM公司沃森研究中心,來到設在50層高的曼哈頓“公平保險公司”辦公大樓第35層的賽場。在“深藍”臨時居住的小屋內,一個台式搖頭電扇不停地幫它降溫。
1997年5月3日下午3時,美國紐約曼哈頓,備受全球關注的“人機大戰”準時拉開帷幕。5月11日,一條電訊從紐約發出:IBM超級電腦“深藍”今天在最後一局的國際象棋人機大戰中,終於以35比25的總比分戰勝棋王加裏·卡斯帕羅夫,從而創造了電腦首次打敗世界冠軍的記錄。這場比賽隻下了19步棋,僅1個多小時便告結束。輸棋之後,世界棋王聳了聳肩,無可奈何地離開了棋室。
在賽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引人注目的不是對棋賽的分析,而是卡斯帕羅夫的一番講話。他指責IBM製造專門用來對付他的軟件,他認為這並不符合科學。卡斯帕羅夫還承認,他對“深藍”的實力估計不足,他說:“我應該像對待世界冠軍賽那樣進行準備。”卡斯帕羅夫表示,他願意與“深藍”再比試一次。
這一次“人機大戰”雖已結束,由此引發的話題卻在持續著。美國一位前國家基金會研究員說:“深藍”仍是一部笨電腦,說不上有人工智能,因為它不會思想,隻是把大量的數據生吞活剝,然後分析數以十億計的棋步。人腦盡管隻能想幾步棋,但是擁有“深藍”所不具備的特點:意識。這樣分析似乎很有道理,但無論如何,麵對有意識的人,無意識的“深藍”還是贏得了比賽,這是否意味著,一旦電腦的強項——計算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人類的意識也會變得蒼白無力?
高智能機器人
21世紀的機器人將具有相當高的智能。從單個機器人來說,將會比人更靈敏,更聰明,記憶力更強,反應更迅速,尤其是在學習推理、模糊識別、組織協調能力上將有新的突破。例如,對外界情況的感知將更為敏銳、準確,觸覺傳感器能辨認物體的形狀、質地等,將能對所觸摸到的物體有更全麵的了解,能分辨是鋼材、鋁材、玻璃、木頭、布料、紙張,以及物體表麵的光滑程度,是否加工過,並能識別盲文。視覺傳感器能辨識人的喜、怒、哀、樂;能根據人以往的照片或圖像信息,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後,仍能在人群中認出他,確定他的身份(雖然他的麵貌已有變化),就像我們能很準確地認識自己的朋友和親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