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將有很強的學習能力,會思考,會推理,會判斷;有很強的語言學習能力,能流暢地與別人對話,發表演說,寫文章;能不斷地積累經驗,學習新知識,從門外漢逐步成為數學家、作家、運動員、音樂家。
機器人將能互相協調,互相傳遞信息,配合完成規定的目標任務。機器人之間將能按一定的規則或協商意見組成機器人團隊,比如一支出色的足球隊。
也許在21世紀的某一天,具有人類體型和思考、判斷能力的機器人運動員將出現在賽場上。當我們在欣賞甲A比賽的同時,也將能欣賞機器人超級足球賽,其精彩程度遠遠超出目前我們的足球競賽水平;也許會有連世界最頂尖級的球員組成的超級聯隊也對付不了的機器人球隊,就如1996年世界國際象棋冠軍卡斯帕羅夫輸給了計算機“深藍”一樣。
機器人的潛在威脅
1978年9月6日,日本廣島一間工廠的切割機器人正在切割鋼板,突然發生了異常情況,一個瘋狂的機器人竟將一名值班工人當作鋼板,切成肉片。這是世界上第一宗機器人殺人慘案。1981年5月,日本山梨縣閥門加工廠的一名工人正為加工螺紋的工業機器人調整機器。處於停止狀態的機器人突然動作起來,抱住他旋轉,致使這名工人頭部和胸部嚴重受傷身亡。當年7月,日本川崎重工業公司明石工廠一名修理工人無意中觸動了機器人的啟動鈕,這個加工齒輪的機器人立即工作起來,把他當作齒輪夾住,放在加工台上砸成肉餅。1982年,英國一名女工在測試機器人電池時,機器人突然喪失理智,凶狠地將她的手臂折成兩截。1989年,前蘇聯發生了一宗震驚世界的智能機器人棋手殺人事件。在全蘇國際象棋冠軍古德柯夫連勝三局的情況下,機器人棋手突然惱羞成怒,動了歹念,向金屬棋盤釋放強電流,在眾目睽睽之下,將這位國際象棋大師擊斃。
這些慘痛的事例迫使人類不敢對機器人潛在的危險掉以輕心,因為誰也難以保證,人類是否有可能會因一時疏忽大意而對機器人失去控製。到了那個時候,恐怕擋也擋不住了。現在,如何防止機器人對人類產生某種威脅已經成為一個正式的課題擺上了專家的案台,但願他們能想出絕妙的辦法。
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與人類的未來
英國哺乳動物“克隆”技術的研究成功和日本本田公司雙足步行機器人的問世,使人們自然聯想到:如果將複製動物的“克隆”技術和機器人技術結合起來,製造出無性繁殖機器人,它們會不會是神話中的超人?機器人是不是會永遠聽從人類的命令?應該說,人們的擔心不完全是多餘的。生物機器人的研究確實已有不小的進展。科學家預言:生物機器人將在20年後問世;而智能機器人的發展使機器人具備了自我學習的功能,它會自己作出判斷,發出指令,而對機器人自編的程序人類卻不一定能了解,因而在是否給機器人注入人類的感情抑或對機器人的研究開發給予某些限製等問題上,科學家們各抒己見,持有截然不同觀點。未來學家阿爾賓·托夫拉認為,目前機器人三原則已經不夠完善了。特別是對於能自我發展的自主機器人,應增加以下兩條原則:
第一,應給機器人裝上能破壞自己的自殺裝置,以便當機器人危害人類時,自動阻止其行動;
第二,給機器人裝上能阻止企圖破壞自己的裝置,使機器人不能擅自自殺。
機器人技術是當代高新技術的綜合體現,是為了造福人類而發展的,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也發展了一些諸如軍事機器人等與人類期望相悖的產品。因而我們在企盼未來機器人技術的迅速發展,給人類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要時刻不忘人類應當是機器人的主人。
機器人將進入人類日常生活
機器人介入家庭生活是人們對機器人寄予的厚望。21世紀的機器人將使人類的理想成為現實。
未來,您也許會擁有您自己的機器人團隊,它們將是您的個人機器人,能服從您的命令,為您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各種便利,增加許多樂趣。
人們對個人機器人的需求是多方麵的。也許您希望有替您打掃房間的清掃機器人、燒菜煮飯的炊事機器人;也許您還期望有您自己的機器寵物(貓,狗等),有能與您交談的聊天機器人;在戶外,有收拾庭園的園藝機器人、輔助運送物品的運物機器人、幫您處理廢棄物的垃圾處理機器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