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對人類未來的預測(5)(3 / 3)

也許您會覺得太輕鬆,太不可思議了。請記住,要會命令和使用您擁有的機器人,這也許不太複雜,但要一樣樣實現是需要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付出極其艱辛的勞動的。您是願意坐享其成呢,還是願意在享受機器人服務的同時,為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貢獻您自己的才智呢?

人機世界大戰——人類會讓位於機器人嗎

人類為什麼會成為這個世界的主宰者?這個問題非常值得人們去思考。很顯然,若比體力,比人類強壯的動物實在太多了;若比智力,人類卻是地球上最智慧的生物。現在是這樣,那麼將來呢?誰也無法斷言,因為智能機器人似乎顯得比人類更能適應未來的生存環境。比如太空,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的戰略防禦計劃(SDI)——或稱為星球大戰計劃,試圖建立一個防護屏以保護美國免遭蘇聯核武器的襲擊,這可是智能機器人大顯身手的時候。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機器人將被派往太空,並會在那裏“像在自己的家”一樣地生活。毫無疑問,機器人比人類更適合在太空中生活。

機器人是否會因此而倒戈,統治太空並進而統治人類並不是最令人類恐懼的,因為這並非一廂情願的事情。可怕的是,在地球上,人類已經形成了一個過分依賴智能機器人的社會,人類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西方——如果沒有機器人將會亂成一團糟,離開了機器人,人類可能會寸步難行,什麼也幹不成。一旦讓機器人明白了這一點,在它們的心底就有可能升騰起權力的欲望——因為它們的智能已經超過了人類,它們的心態開始失衡,它們找不到足夠的理由接受人類的奴役。於是,一場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戰爭便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這場人機世界大戰持續了很久,人類曾為生存而浴血奮戰,但最終失敗了,敗在他們自己創造的敵人手裏……這是英國人工智能專家渥維克在《機器的征途》一書中描述的未來世景。渥維克顯得過於悲觀,他把這樣的情景設置在2050年。這並不是問題的關鍵。總之,會有那麼一天,人類的日子會很不好過,人類曾經有過輝煌的時代,但這對現狀的改觀毫無幫助。

渥維克充分發揮了他的想象力,對未來機器人統治人類的場景作了一番聳人聽聞的描繪:在機器人控製著地球的時代,人類為機器人所驅使,必須做它們規定的事情。許多人被用作一般勞動力。這些人類勞工都已經被閹割了,以防出現不必要的性衝動。此外,對於人類的大腦,機器人也設法作了適當的調整,以避免人類性格中的弱點,如發怒、感到壓抑或是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幾乎所有的勞工都是男性,盡管有時也會用一些特別強壯的女人做勞工——不過人類的性別已經差不多被機器完全抹掉了,機器人割除了他們身體裏各種不必要的腺體……機器人在人身上進行了許多試驗,試圖去掉人腦中導致睡眠的機製,它們希望人類永遠失眠。通常,人們認為失眠是個不好的症狀,而這個症狀對機器來說卻很有吸引力。

那些自出生時就被挑選出來作為勞工的人們從12歲起就開始工作,18歲左右是他們處於工作狀態的巔峰時期,而到了27歲左右時,這些人通常都已經垮掉了,最終被扔進了焚化爐。女人們被用來生不同類型的孩子,以適合各種工作的要求。當女人生完孩子後,她有一小段時間來恢複健康,然後就又被人工受精,重新開始新一輪的生產,這個過程周而複始。女人們的工作壽命與勞工們相近,從12歲開始生孩子直到30歲以後被扔進焚化爐。一般說來,一個女人在此期間可以生出50個左右的孩子……2050年時存活的人類數量遠遠低於20世紀晚期,這是因為機器人不需要更多的人了。人類也曾多次試圖反抗過,但每次都在付出巨大的代價後失利了,以至於在多少年以後,他們灰心喪氣得什麼也不想幹了,除了表示臣服……

這種可怕的情景會不會發生呢?可能會,也可能不會。但是,在人類沒有確信不會存在這種可能性之前,任何掉以輕心都會導致自身的毀滅。50年前,誰也不會料到,一台小小的“深藍”電腦竟然使世界棋王敗走麥城,令人類無地自容。那麼50年後,乃至500年後,誰能確切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和凱文·渥維克教授一樣,許多控製論領域的專家們都向人類發出過警告:未來的機器人將會統治世界,建立一個國際性的反擴散組織勢在必行!他們認為,即使是最保守的估計,在未來的10~50年內,機器人都會擁有高於人類的智能。那麼,未來的機器人會不會像人類今天對待其他生物一樣,設立人類農場,豢養人類寵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