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考古與發現(1)(1 / 3)

周口店北京人化石的發現

周口店位於北京西南的房山縣,那裏有個龍骨山,曾是遠古人類的棲息之處。龍骨是一味中藥材,大概很早以前就有龍骨出土,所以老鄉們給它取了這個名字。

1914年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被當時的北洋政府邀請來華,擔任農商部的礦政顧問,在中國尋找礦產資源。1918年他聽說周口店附近有個叫雞骨山的地方出土古生物化石,於是前往考察了兩天,收獲不大,但了解到不少情況。1921年他派奧地利來的古生物學家師坦斯基到周口店發掘龍骨山,找到不少脊椎動物化石。1923年發現了兩枚人類化石牙齒。消息公布之後,周口店遂引鍵國際學界人士的關注。美國古生物學家葛利普將它命名為“北京人”。

上述古人類化石的發現,給發掘者極大鼓舞。後經協商,中外科學家於1927年正式由地質調查所在周口店進行發掘,從事工作的有中國古生物學家李捷和瑞典學者布林。工作將近尾聲時,發現一枚似人的牙齒化石。步達生研究後定名以中國猿人屬北京種。1928年繼續進行發掘,由布林、楊鍾健、裴文中三人負責。這一年的收獲相當不錯,共發現不同個體的人牙二十幾枚、下頷骨二片、頭骨碎片若幹,均為猿人化石。

1927—1928年兩次發掘使人們認識到這裏蘊涵的化石十分豐富,有必要設立專門的研究機構。1929年在地質調查所中特設新生代研究室,專門負責這裏的發掘與研究。當年的發掘工作由裴文中負責。12月2日中國猿人的第一個頭蓋骨破土而出,使大家異常高興。因為這是周口店發掘以來最重要的發現。

周口店出土頭蓋骨的消息一公布,在國際學壇引起轟動。因為在此之前雖然在印尼的爪哇島上發現了“爪哇猿人”的化石,學者們已經指出它所具備的原始性狀,但受傳統的創世論思想的束縛,也因化石比較破碎,所以爭論激烈。它在人類進化中的地位未被廣泛接受。周口店出土的北京人完整的頭蓋骨化石,使爪哇人發現後人們提出的對猿人的真實性和科學地位的懷疑得以冰釋,從而使直立人的存在得到肯定。這一發現,奠定了猿人在人類進化中的地位,並基本上明確了人類進化的序列,為“從猿到人”的學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1930年以後,周口店遺址的發掘工作繼續進行,由裴文中、賈蘭坡等人負責。至1937年時,已先後發現了40餘個個體的猿人化石。同時,由於周口店是中國猿人的居住遺址,這裏留下了大量的用火遺跡、打製的石器和各種動物化石,使科學家們第一次對猿人文化有較全麵的認識,從而將人類用火的曆史上推到猿人階段。

由於周口店遺址出土的古人類化石,豐富了人們對直立人的認識,許多關於直立人形態的一般理論就是在中國猿人的研究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因此,有人將周口店遺址稱為古人類與舊石器時代考古的聖地。可惜的是,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使周口店遺址的發掘不得不中斷。珍貴的北京人頭骨化石在轉移中丟失,至今下落不明,成為20世紀的一大懸案。

事實上,周口店遺址的價值不限於發現北京人化石和大量文化遺存,1930年在周口店山頂部發掘時,又發現了山頂洞舊石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1933年對山頂的這個洞穴作了發掘,發現三個完整的頭骨和都分軀幹骨,命名為“山頂洞人”。此外,還出土了磨製精細的骨針、穿孔的礫石、穿孔的狐、獾、鹿的犬齒及介殼等遺物。經德國人類學家魏敦瑞研究,確認為“真人”化石;文化遺物經裴文中研究,推斷為舊石器時代後期的遺物;對古脊椎動物化石進行分析,也證明是一處更新世後期的堆積。至1937年,考古學家在山頂洞共發現8個個體的古人類化石,並論定它是我國年代最早的埋葬。山頂洞人這一發現也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因為山頂洞人的頭骨特征與西方人種明顯差異,卻與蒙古人種最為接近,表明它是的蒙古人種的直接的源頭。

新中國成立以後,在中國科學院設立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組織對古人類與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周口店的發掘工作也得到恢複,還設立了工作站。在過去的半個世紀內,又進行了多次科學發掘。70年代末有十多個單位的專家對猿人洞作了多學科綜合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研究方麵也有不少突破。

需要強調的是,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不僅以它豐富的遺存和在古人類與舊石器文化方麵取得的豐碩成果而在中國的考古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還以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為中心,為中國培養了眾多舊石器考古人才,也為後來古人類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今天,中國不僅是除印尼之外最早發現直立人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發現直立人化石最多的國家之一。在幾十個地點發現的古人類化石,包括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這三個階段。學者們在對這些化石進行比較研究後指出,這些古人類化石,從200萬年前後的直立人到2萬年前後晚期智人,顯示出一脈相承的進化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