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中有很多寫作素材
同學們應當廣泛地培養興趣愛好。多關心身旁的人和事,看看大自然,聽聽蟲鳴鳥叫,你會發現生活真的豐富多彩。它不光有作業負擔的沉重,還有開心與愉悅。不光有老師的說教,家長的叮嚀,還有個人的歡笑與跳躍。你會發現周圍的一切都在悄悄地變化,季節在變,街道在變,同學們也在一天天長大……你會發現生活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其實,這豐富多彩的生活,就是我們寫作練習取之不盡的材料之源。要想從這個源泉中汲取到“材料”,應當做到以下三條:
(一)要學會觀察
學會觀察,就是留心看、仔細聽、認真想、用心記。我們立誌要當小作家,就更得學會有意識地發現、捕捉新鮮有趣、能引起大家關注的材料了。
(二)要抓新鮮的有生命力的東西
有的同學圖省力。一搞寫作練習,就先找參考書,翻一些“精品”、“大全”一類東西。最後不過是炒炒人家的冷飯,雖然能“交差”,可總也寫不出有新意的作品來。這種壞習慣是我們要克服的。有人愛走老路子,一寫老師關心學生,就瞄著“補課”,“講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懂了為止”。難道就不能寫一寫老師引導學生戰勝自我、培養他們堅強意誌的情景?不能寫一寫老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像知心朋友一樣和同學交往的過程?我們希望同學在練習寫作時有新認識,有新內容,有新角度。
(三)要看重有個性的材料
一個班四十多名同學,一寫助人為樂就出現二三十個人寫坐公共車給人讓座。這樣的文章誰看了能信服?誰看了能不厭煩?應當力爭寫別人沒有寫的內容。
二、要從挖掘到的材料中提煉中心
作文課,是老師出題目、定中心,而作家要能在沒有固定題目的情況下,麵對突發事件,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加工成文字材料,並賦予文章明確的中心。因此,我們要著重練習從生活實際中挖掘寫作的材料,並命好恰當的題目,使讀者獲得準確的信息,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要清楚自己寫的是什麼
一個材料常常蘊含著多種意思,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寫它。選擇寫作的角度,決定如何入手,往往是很重要的。這就決定了文章應該確定怎樣的中心。
(二)要明白自己為什麼這樣寫
有些時候,一個材料,看似平常,隻是生活中的一個小花絮,再沒有什麼可說的了。其實並非如此,若換一個角度去看去想,它還會有深一層的意義,隻不過我們常常隻差半步,就與它失之交臂了。一個寫作的材料,調換一下角度,往深一步思考一下,可能就會有更廣更深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