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速寫法
用記錄手冊的形式、最經濟的筆墨勾勒出所見的人物,景色、事件的輪廓,及時地記錄下來一些最使你感動、最有價值的原始材料的方法,以作為寫作時想象、聯想、構思的材料基礎。
例1:足球在腳下被踢來、踢去,它圓圓的毫不反抗,沿著草坪滾動著,隊員拚命追逐奔跑虎虎有聲,我願看足球比賽,但我不做那圓圓的足球。
例2:小張房間壁上沒有任何裝飾,獨有的是他那半身佳照,有一尺多長的鏡框鑲著。一進他的臥室就立刻映入你的眼簾。其實他長得並不好看,即使漂亮也用不著自我欣賞。
例3:停電了,家裏點上了蠟燭,室內顯然很暗。遠比不上吊燈燈光的明亮和諧、溫柔。但我喜歡它的獻身精神,喜歡它通過燃燒向上的創新精神。
所以要以最經濟的筆墨,記錄下最使你感動,最有價值的事物。
二、劄記法
就是用簡練的文字把讀書看報時的心得、剪報評注、疑點問題等記錄下來,以利從中吸收營養,生發出自己對問題的獨特見解,能為將來寫文章提煉觀點,準備材料。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斷和概括能力,就好像歌手練嗓子,畫家練速寫一樣。
劄記法不僅積累作文材料,而且能提高寫作水平,養成好的讀書習慣,也是練腦、練筆的一種最佳形式,堅持下去,必有所得。
例:舉世聞名的英國科學家牛頓臨終時說:“我不知道世人對我怎樣看法,不過,我自己覺得好像在海邊玩耍的一個孩子,有時高興地拾著一顆光滑美麗的貝殼,但真理是大海,我還沒發現。”
牛頓的話說明這樣一個道理,即任何一個偉大科學家,他的發明創造,對於人類知識這大海來說,仍很微小。牛頓懂得這個道理,他的科學建樹是與他這種謙遜態度分不開的。這句話使我更深刻地理解“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句哲理名言的含義。
三、摘錄法
在閱讀書報時把新鮮的觀點、精妙的論述,精彩的描寫或警句和深刻的哲理原文抄錄下來,可抄一句、一段。摘錄要忠於原文,以便寫文章引用發揮。
例1:魯迅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辛亥革命時期,一個革命者叫秋瑾,革命前由於壞人告密,秋瑾被反動派殺害了。革命後,她的家鄉來了一個她的同誌王金發,作都督。王金發捉住了殺秋瑾的主謀,調集了告密的案卷,要為她報仇。可是又把這個壞人放了,理由是說,現在已是民國了,大家不能再結舊怨了。但到了第二次革命失敗後,王金發卻被袁世凱的走狗槍決了。在裏邊出力很大的,就是他放走的那個殺過秋瑾的壞蛋。(摘自《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
故事說明革命勝利後,不對反革命進行鎮壓就要失敗,就要吃大虧。
例2:知識需要反複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尼泊爾)。
困難是人的教科書(朝鮮)。
不要裝飾你的衣服,而要豐富你的智慧(阿拉伯)。
不學習的人,像不長穀物的荒地(印度)。
(選抄自《人民日報》1978.5.15《外國諺語》)
例3: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隻屬於那些永遠力爭上遊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
(摘自《雷鋒的故事》35頁)
在摘錄過程中要做到準確無誤,並注明書名、作者、年、月、日、頁數等。摘錄的材料可以記錄在專門手冊上,也可用資料卡片的形式進行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