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寫作知識積累的技巧(3 / 3)

六、構思法

積累寫作的素材,動手寫文章,一定要先打腹稿,打腹稿換個寫作術語就叫構思。構思法就是據題目的要求,把自己已有的一些材料和認識,經過精心思考,編織成一個有機整體,形成一篇文章的雛形或大致輪廓的方法。構思是一個人寫文章時必不可少的。

動手寫文章之前,要先構思。那麼,怎樣構思呢?首先要展開聯想、使思路打開,也就是充分打開“記憶倉庫的大門”,盡量多想一些與題目有關的事。如有這樣一個題目《我的老師》。題目要求記一個人,這個人和作者的關係是師生關係,明確是讚揚老師的奉獻精神,我們先聯想一下:

①剛上小學,李老師領我們上廁所。

②寫字拿不好筆,寫不好字張老師手把手地教我寫字。

③唐老師冒雨打傘送我回家。

④毛主席對老師尊敬的事例。

⑤一次調皮被老師發現,老師沒批評我卻笑了。

⑥一次勞動,我的飯灑了,老師把飯讓給了我。

⑦有的同學不愛學習,老師非常焦急。

⑧老師的孩子病了,托別人照料,自己卻不肯耽誤一節課。

⑨老師對公婆非常好。

⑩老師愛好廣泛,什麼都會,唱歌、拉琴、打球。

老師到醫院去看我,給我補課,喂飯。

倘若聯想開去不隻以上幾條,還有很多很多。然後再同類進行聯想,如④就可聯想出許多偉人尊師的事例。這樣你就覺得有東西可寫,但不是聯想出來的材料都用,而要據題目要求和文章中心選取材料,把聯想的眾多材料進行歸納捏合、補充,使之成為文章寫作材料。

有了材料如何安排組織呢?那就是圍繞中心盡心選材,選取具有新穎性和獨特性,最富有說服力,表現力的材料。選材時要大處著眼,小處入手。

中心確定了,材料選好了,怎樣圍繞中心組織安排材料呢?一是按事物本身發展過程安排材料。先發生的先寫,後發生的後寫,寫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結束的全過程。二是按空間位置安排組織材料。由遠到近,由裏到外,由左到右按空間位置順序安排材料,是寫一個地方,一種環境常用的方法。三是按事物性質分類安排組織材料。采用這種方法可把題目分解成幾個問題來組織材料。如:《前程似錦,重任在肩》,先說前程似錦是什麼意思,再說重任在肩是什麼意思,最後再說怎樣為實現我們的重任而奮鬥。當然在組織安排材料的構思中,也要考慮詳寫什麼,略寫什麼,應當選擇哪種人稱最有表現力。

文無定法,當然構思也無定法,那就根據文章內容,認為哪種方法便於組織材料,寫起來順當,就用哪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