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教師基本素養(1)(2 / 3)

因此,21世紀的教師除了要進一步培養科學文化素養,練好教學基本功,還要注意不斷激發自己的親和動機,努力提高自己的親和力,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信賴、敬佩、愛戴的良師益友。

(二)做學生喜歡的老師

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係能使學生擁有良好的情緒去麵對學習。學生會因為喜歡一位老師而喜歡一門功課,同樣,也可能因討厭一位老師而討厭學習。一個被學生喜歡的教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

有人給師生關係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即電路適配器,相同的教育條件,教育對象,通過一定的師生關係配置,或許能爆發出強烈的教育能量,產生積極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會產生短路,使學生厭學。

在這個電路適配器的關係中,老師處在更主動的位置上,建立什麼樣的師生關係,主動權在老師手上。在以往的師生關係中,教師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者,在學生麵前,他們是知識的權威。但是今天,學生接受知識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寬了,學生獨立性的增強和信息來源的擴大,使他們思維敏捷、充滿活力,有些教師在電腦操作、暢銷書閱讀等方麵會落在一些學生的後麵。老師要樂於向學生學習。老師應該把“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當成自己的座右銘,師生之間有時是以“能”會友的關係。現在的學生涉獵廣泛,學習速度遠遠超過教師,作為老師就應該謙虛地向學生學習。這並不是什麼不好意思的事情。相反,如果教師不肯放下架子,不加強學習,不主動與學生交流、交心,甚至還把體罰、侮辱學生人格的做法當作最為有效的教育手段,那就不僅不會是受學生喜歡的教師,還會徹底破壞師生關係。

無論中學生還是小學生,他們對自己喜歡的教師都會有一些普遍認同的標準,諸如尊重和理解學生,寬容、不傷害學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說話辦事公道、有耐心、不輕易發脾氣等。

教師要放下架子,把學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走下講台給學生講課”;關心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懷的溫暖;自覺接受學生的評價,努力做學生喜歡的教師。

教師要學會寬容,寬容學生的錯誤和過失,寬容學生一時沒有取得很大的進步。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每當想起葉聖陶先生的話:你這糊塗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裏有牛頓,在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身為教師,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職責的神聖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善待每一個學生,做學生喜歡的教師,師生雙方才會有愉快的情感體驗,一個教師,隻有當他受到學生喜愛時,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最大價值。

三、做新時代的教師

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數學考了80分,是全班最後一名。老師怒而嗬斥,並用紅筆在考卷上批了“84人第84名”。滿麵淚痕的孩子告訴父親:

“我不想上學!”

——一位小學生家長的來信

這個故事也許在許多學校都發生過,或者正在發生著。在許多人看來,這樣的故事太平常,不必大驚小怪。但對於故事的主角——一個年僅8歲的孩子而言,卻是她幼小心靈無法承受之痛。

一天中午,讀小學二年級的女兒滿臉淚痕地回到家,口氣堅決地表示不再去上學了。原來,那天上午,女兒在數學測試中得了80分。老師大怒,不僅將女兒叫到辦公室斥責了一通,而且用紅筆在考卷上寫上了大大的“84人第84名”,命令女兒把考卷帶回家,找家長簽個意見。無疑,此舉嚴重傷害了一個8歲女孩敏感而脆弱的心靈,使她產生了厭學情緒。望著女兒沮喪、羞愧、自責的樣子,看著考卷上醒目的“84人第84名”的紅紅評語,怎麼不令人痛心疾首。

女兒從鄉下小學轉到這所縣裏最好的學校,班上人數很多,最多的竟有90多人。據稱,每次考試全班平均分都在98分以上,女兒隻得了80分,老師自然大發雷霆。想到在老師疾風暴雨式的斥責聲中女兒無助的模樣,想到被“笨蛋”等羞辱話語包圍時女兒恐懼的神情,父親很傷心。但他隻能是盡力安慰女兒。好說歹說,女兒總算別別扭扭上學去了,但好幾天都未露過笑臉。

女兒頑皮、粗心,但也有許多優點:善良、樂於助人、熱愛勞動……僅憑一次考試成績差就對她諷刺挖苦,進行心理懲罰,這樣的老師夠格嗎?

父親將女兒的遭遇講給同事聽,引起共鳴。又調查了部分家長,發現老師諷刺挖苦學生,有意孤立學生等“心理懲罰”現象還不少。有關部門早已明令禁止對學生進行體罰,但以傷害學生自尊心為目的的心理懲罰現象卻遠未受到重視。孰不知,心理懲罰極易導致孩子自閉、自卑、自暴自棄,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產生嚴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