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教師基本素養(2)(1 / 3)

“動輒罰學生抄作業,重複練習是一種最簡單、初級的教育方法。如果一個老師有足夠的愛心和信心,有很好的教學水平,他就不用給學生貼上三六九等的標簽。”山東桓縣實驗小學校長張連聿說。在這所小學,排名次是被絕對禁止的。張連聿說:“這種落後的、低水平的教學方法,容易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心理壓力。不排名次,老師依靠科學的教育方法啟發孩子,在樹立孩子們自信心的同時,也告訴孩子們掌握獨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

學生的能力遠非考試排名可以衡量。有一個關於南京大學教授盧德馨的故事頗為動人。有教授招他的學生為研究生,請他評價誰是第一名。一教授拿著小張的材料來了,盧教授說:“這是我們班最好的學生,我喜歡。”另一教授拿著小李的材料來,盧教授也說:“這是我們班最好的學生,我欣賞……”一連肯定了4個。教授們奇怪地問:“別瞎糊弄我們,到底誰是第一啊?”盧教授說:“張三思維敏捷,李四思考問題有深度……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優點,為什麼一定要排出名次,強調他們的弱點呢?”

中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曾作過一個調查,這個課題組對遼寧省168所城鄉中小學的2292名教師進行了檢測,采用國際公認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由心理學專業人士對教師實行檢測,結果令人難以置信:69%的教師自卑心態嚴重,嫉妒情緒突出,焦慮水平偏高。有心理問題的教師,小學多於初中,初中多於高中,城市多於鄉村。教師的心理健康,當然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

據介紹,上海也曾作過一份相似的調查,受調查教師心理障礙發生率高達48%。而目前我國正常人群心理障礙發生率在20%左右。

陳玉琨教授將此歸於社會對教師的壓力太大,“盡管國家強調素質教育,但實際工作中,誰也沒有因此而放鬆對升學率的追求。”

“升學的壓力甚至扭曲了教師的人格。”張連聿說。他曾見過這樣一件事,為了使班級考試成績高,老師在安排座位時,有意將成績好的學生和差生搭配,鼓勵學生作弊。

家長對孩子過高的期望,也加重了教師心理負擔。很多家長說:對孩子嚴格點。孩子調皮時,盡管替我打罵他。

陳玉琨教授帶的研究生曾經對廣西一位小學語文教師進行跟蹤調查,發現當年輕教師的教育思想和社會現實發生衝突的時候,他們很快向現實妥協。這位學過現代教育心理學、曾經雄心勃勃要進行教育改革、追求與學生平等交流的年輕女教師,像一滴水融入大海,沒了自己的追求。她很快發現,訓斥、責罵竟是立竿見影的教育方式。至於對孩子長期帶來的心靈影響,卻顧不上了。

“我們要關注教師的心理狀態,沒有健康心理狀態的教師,教不出有健康人格的孩子。”陳玉琨教授不無擔憂地說。“我們培養出的學生,一方麵基礎紮實,勤奮刻苦;另一方麵存在著一些性格缺陷,性格內向,不擅長社會交往,過於死板,缺乏批判力和創造力。這實在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

“如果基礎教育再不改革,中小學教師的素質再不提高,隻怕我們的孩子在未來的競爭中會一敗塗地。”

(第二節)形成廣博的知識結構

具備比較淵博的知識是教師完成自己工作任務的基礎。對一個教師來說,知識越多越好。然而,作為一個普通初級中學的教師,比較合理的知識結構,應包括下列三個組成部分:

一、通曉所教的學科和專業

教師所教的學科和專業是他用以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必備的基礎。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對所教學科的知識有比較係統而透徹的理解,還要對本學科的曆史、現狀和未來以及在本學科方麵作出過重大貢獻的著名科學家、學者的生平事跡要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