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人,要常懷感恩的心(2 / 2)

因工作的關係,我時常接觸一些慈善人士和貧困生,也目睹了一些上述這樣的事例。我曾為資助者而感動,他們並不都是身纏萬貫的大老板,也有不少工薪人士,還有離退休老人,他們純粹是捧著一顆愛心而來,希望幫助貧困生走出人生的窘境,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如果他們所資助的人是一個缺乏社會公德的人,一個冷漠無情的人,留在他們的心裏的將不會是奉獻的美好,而隻是失望的陰影。

我也曾為不懂感恩的學生羞愧過。一個企業家曾問我,他的資助者從來不和他聯係,哪怕隻要一張節日的賀卡,一個電話的問候。春節,他準備了禮物,相約學生的相聚,結果卻等了個空。對此,我無言以對。當我詢問這個學生原因時,聽到的隻是輕描淡寫的回答:“我忙,忘記了。”我真的懷疑這學生是不是知道世上還有“感恩”兩字。想不到這種“一幫一”的結對資助,竟如剃頭擔子一頭熱,帶給人的是何等的尷尬和不快。

受資助學生的不知感恩確實是比較普遍的現象。教育部發言人曾建議:民間給予貧困生資助的同時要有一種激勵機製,培養他們的報恩思想。可以用某種契約的形式,規定受資助學生每年要寫幾封信報告學習生活情況以及經費使用情況,如果沒有報告可以停止資助。

不知感恩,不去感恩,行善之舉得不到人們的認可,人與人之間就會更加冷漠無情,但是用契約的形式來強製去感恩,這種感恩必然是苦澀的;真正的感恩應是發自內心的認識,是真實情感的表述。

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會,應該大力開展感恩的宣傳教育,每個人都要樹立回報意識,對哺育、培養、幫助、支持自己的人心存感恩,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予以報答。其實,人生一世,時時處處可懷感恩之心。比如,失盜絕對是不幸的事,而失主卻可找出感恩的三條理由。

這是這樣的一個故事: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中失盜,被偷去了不少東西。朋友聞訊後,安慰他不必太在意。羅斯福回答說:“我要感恩上帝,一是賊隻偷去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二是賊隻偷去我的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三是最值得慶幸的,那做賊的人是他,而不是我。”

感恩教育必須從小抓起,要讓每個人從小就受到感恩文化的薰陶,讓他們心存感恩之念,從感恩父母開始,感恩師長,感恩國家,感恩社會,感恩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