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火紅的年代,燦爛的人生(1 / 2)

——《南下南下》觀後感

“南下”和“南下幹部”這些詞,早就耳熟能詳。這段中國曆史上濃重的一筆,也曾經讀到和聽說過。而且身邊和親人中就有這樣經曆的人,然而讓我真切和真實的重溫這段曆史,卻是中央一台播放的電視劇《南下南下》。這部用青春和熱血鑄就的史詩,讓我們看到了共和國草創時期各類人群的風貌;真實的再現了由戰爭轉向政權建設時的艱辛;展現了共產黨人改變曆史和創造曆史的宏大氣魄;抒寫了一群熱血青年在戰場上和建設中的英雄風貌。那些蕩氣回腸的曆史畫麵,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思考、讓我們奮發、讓我們萌生了丟棄小我、創造輝煌的衝動。

曆史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個個事件,而事件又是由人來完成的,正是有了魏九斤、普刑天、吉林、青格爾等一批熱血青年,才使得南下這段曆史流光溢彩,也讓這部電視劇顯得那麼有血有肉、生機勃勃、五彩繽紛,讓人看得眼花繚亂。通過一個個的故事場景,我由衷的喜歡上了這群年輕的革命者。他們身上展現出來的思想光輝、道德品質、人格魅力都讓我神往和欽佩。這群人雖然出身不同、性格迥異、文化懸殊、但是他們在血與火的鬥爭中建立起的深厚友誼是那麼的純真,讓人看了眼熱心跳、羨慕無比。他們執著地追求理想、堅毅的守候真理、自覺的將自己融入革命的洪流之中,他們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鑄就了生死相依的“三營弟兄”的真摯情感。他們用不同的成長經曆、不同的生活坎坷、詮釋相同的革命理想和對事業的忠誠。

魏九斤這個年輕的指揮員,堅強樂觀、智勇雙全、渾身都是膽,滿腦子都是智慧,在他麵前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戰勝不了的敵人。由於他常常不按規矩出牌,被一次次的降職使用,但是隻要不讓他離開戰場和工作崗位,他從來不予計較。他的出色和與眾不同,像一塊吸鐵石一樣把戰友們聚集在身邊,不管是在戰場上,還是在建設崗位上,他們都以是三營的一員感到自豪。他的這些特質讓普刑天把他視為導師;吉林也由開始的反感、逐漸的喜歡、最後義無反顧的愛上了他;就連獨往獨來、性格倔強的青格爾也把魏九斤視為鐵哥們。喜歡魏九斤除了因為他英勇頑強、足智多謀以外,更看重的是他的重情重義和淳樸天真。當付營長武宮在共和國成立之際倒在冷槍之下,魏九斤難過的呼喊武宮的名字,進而不吃不喝的時候;當看到他聽說戰友葫蘆犧牲的消息難過的不能自製的時候;當他要脫掉軍裝專業、難過的嚎啕大哭的時候;特別是他因靦腆而扭捏、因高興而開懷大笑的時候,這個人物在我眼裏是那麼的魅力四射、那麼的真實可愛。

普刑天這個剝削家庭出身的青年,由於革命理論的熏陶、對火熱革命鬥爭的向往、也因為對吉林的摯愛,毅然決然的放棄了舒適的生活,加入到了南下幹部團。當看到他站在馬車上模仿列寧高聲講演的時候,我一下就喜歡上了這個充滿朝氣,盡管顯得稚嫩的青年。如果說魏九斤、青格爾參加革命是由於環境和外力所致,那麼普刑天完全是因為掌握了革命的理論以後,自覺的追求真理,自願的把自己融入革命的洪流之中。這個多才多藝的知識青年,無論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還是在熱火朝天的建設中,總是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出別人起不到的作用,我覺得這是革命理論和科學知識讓他具有了超凡能力。最讓我欽佩的是他在事業上遭受誤解,感情上遭到拋棄的時候,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棄,而是坦然麵對,不斷的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不斷的完善自己。從這個人物身上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在任何時候,文化和知識都是最可寶貴的,難怪魏九斤把他當做寶貝和炮彈。這也充分證明了毛澤東“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這句話的無比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