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單兵便攜式防空導彈(2 / 2)

(3)它使用被動紅外線導引裝置,精度極高。

(4)它是一種發射後不管(發射後自動追蹤,無需人為幹預)武器。

下麵是兩張示意圖:

要發射導彈,士兵必須將導彈瞄準目標。當導引裝置鎖定時,它會發出獨特的聲音。士兵扣動扳機,然後發生下麵兩件事:

第一,小型發射火箭將導彈射出發射筒,完全離開發射的士兵。

第二,發射引擎脫落,主固體火箭引擎點火。這枚火箭推動“毒刺”導彈,將其提速至大約2馬赫。然後導彈就會自動飛向目標並爆炸。

毒刺導彈可命中在3500米高空飛行的目標,射程約8千米。通常,這意味著如果飛機在低於3.2千米的空中飛行並且可以用肉眼看清形狀(而不是一個點),那麼“毒刺”導彈便有可能命中它。“毒刺”導彈極為精準。

那飛行過程中會發生什麼呢?導彈首先要找到目標在哪,這就是為什麼要有製導係統了。

“毒刺”導彈使用被動紅外線或紫外線傳感器。導彈尋找目標飛機引擎產生的紅外線(熱量),並通過跟蹤紅外線追蹤飛機。該導彈還可識別目標的紫外線“影子”,使用此標識將目標與其它產生熱量的物體進行區分。

“毒刺”導彈的傳感器,與運動探測器的原理是一樣的。運動探測器中的傳感器已調節至人體的溫度,它們監視周圍的環境。如果有人進入該區域,傳感器的紅外線量就會發生改變,運動感測燈也會打開。實際上,運動感測燈隻需要一個傳感器,而“毒刺”導彈卻需要一整組傳感器,因為它的主要工作是在飛行中追蹤飛行的目標。

“毒刺”導彈的前端有一個紅外數碼相機。這個相機具有數量不等的紅外傳感器,用於接收物體的紅外圖像。當發射人員準備好發射導彈時,導彈必須能在此傳感器中心附近看到目標。

在導彈飛行過程中,其試圖打擊的飛機的圖像可能會偏離圖像傳感器中心。如果出現了這種情況,傳感器將通知導彈偏離了航向,導彈中的製導係統必須決定如何返回正確航向。這就使比例導航有了用武之地。導彈觀察圖像偏離中心的角度,並按比例更改自己的飛行角度。也就是說,它使用乘數。當乘數是2時,如果製導係統認為偏離航向10度,它將改變飛行方向20度。1/10秒後,它將再次檢查角度,並再次改變飛行方向。通過這種過度校正方式,可使得導彈按照人預測移動物體路線的方式預測移動的飛機的路線。如正你是一名足球後衛,正要把球傳到向對方半場飛奔的前鋒腳下,你肯定不會向前鋒現在所在的位置傳球——你會向當球到達時前鋒將要出現的位置傳球。

顯然,製導係統遠比這複雜得多。圖像傳感器位於自轉且以2馬赫速度沿螺旋軌跡飛行的導彈上,而導彈試圖擊中以1馬赫飛行的小目標。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基本道理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