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水上艦艇(2 / 3)

世界最著名的現代巡洋艦分為三級: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俄羅斯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和俄羅斯光榮級導彈巡洋艦。

(1)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

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是當代最先進的巡洋艦。它具有頑強的戰鬥力和生命力,可謂名震天下,而它的出現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更值得一提的是,該級艦裝備了極為先進的“宙斯盾”防空係統。眾所周知,美國巡洋艦的首要任務是為它龐大的航母編隊提供有效的保護。但是,在冷戰時期,麵對大量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各種傳統的防空裝備顯然有些力不從心。於是,美國海軍開始研究發展一種革命性的“宙斯盾”防空係統。該係統可以對從潛艇、飛機和水麵戰艦上各個方向襲來的大批導彈,進行及時探測並做出有效地應對,這是當代巡洋艦乃至水麵艦艇的防空能力飛躍般提高的一個劃時代的標誌。因此,美國海軍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在海軍界享有盛譽。

(2)俄羅斯“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

俄羅斯基洛夫級戰列巡洋艦是一艘巨大的核動力艦艇,由位於彼得堡市的波羅的海一家造船廠建造,這是二戰結束後世界上建造的最大的巡洋艦。基洛夫級可以稱為“海上武庫”,艦上所載武器幾乎涵蓋了所有海上的作戰武器係統,能提供艦隊防空和反潛,與敵方大型水麵艦艇交戰,甚至具有打擊大型航空母艦的能力。

20世紀80年代初,俄羅斯為了與美國海軍全麵抗衡,大力發展遠洋作戰能力,建成了二戰後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艦——基洛夫級,俄羅斯編號為1144型。該艦是俄羅斯首級采用核動力推進的水麵戰艦,滿載排水量26396噸,首次裝備了垂直發射係統和大量導彈,並配有3架直升機。其噸位之大,火力之強,曾一度使各國海軍為之震驚和膽寒。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世界上威力最為強大的水麵戰艦。

該級艦主要用於實施遠洋反艦、反潛和防空作戰。在作戰時,它主要充當海上編隊的核心力量,和其他艦隻共同組成導彈巡洋艦編隊,執行攻擊敵方戰鬥艦艇和破壞敵方交通線的任務。該級艦裝備各型導彈近500枚,是美國載彈量最大的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的4倍,因此又有“武庫艦”的美稱。

(3)俄羅斯光榮級導彈巡洋艦

光榮級導彈巡洋艦,是一型導彈巡洋艦,被譽為是當今最具戰鬥力的艦艇之一。

盡管光榮級常規動力巡洋艦排水量相對較小,僅為基洛夫級的一半,但卻配備有與基洛夫級大致相同的武器,具有相似的攻防能力。它造價適中,因而俄羅斯海軍將重點放在了建造光榮級艦上,這也是光榮級被稱之為縮小型或經濟型基洛夫級的原因。到1989年年底,光榮級巡洋艦共有3艘建成服役。

光榮級巡洋艦為平甲級大型燃氣輪機導彈巡洋艦,其首柱前傾斜度較大,有利於減小前甲板淹濕。它的艦體具有顯著外傾,以進一步改善艦艇的耐波性。從整艦外形看,該級采用“三島式”設計方法,上層建築分為首、中、尾不相連接的三段,有利於武備、艙室的均衡布置和提高艦艇的穩性,此為光榮級區別其它大型艦艇的一個顯著標誌。

光榮級巡洋艦特別注重提高生存能力,艦體采用高強度鋼建成,關鍵部位進行了加強處理。全艦由橫隔壁分隔為10多個水密艙段,以確保任意相鄰三艙進水不翻沉,每個艙段和重要部位(彈藥艙、機艙等)設置有多種消防設備,還有專門的損害管製中心,重要艙室可密閉。艦內6台燃氣輪機分別放置在前、後機艙內,前機艙布置2台巡航燃氣輪機,後機艙內左右兩舷各布置2台加速用燃氣輪機。由此可見,該級艦具備了較強的抗爆炸能力、消防能力,損管能力和“三防”能力。

4.多才多藝——驅逐艦

驅逐艦是海軍艦隊編成中具有較強突擊力的艦種之一,它的主要武器有導彈、水中武器、艦炮。驅逐艦具有多種作戰性能,屬於中型軍艦,是海軍艦隊編成中突擊力較強的一種。它主要用於攻擊潛艇和水麵艦船,艦隊防空以及護航、偵查、巡邏、警戒、布雷、襲擊岸上目標等。

世界上最早的驅逐艦是英國在1893年建造的。隨後,美國和中國都相繼建造了當時噸位較大的驅逐艦。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英國、法國、俄國、德國、美國等共建造了約600艘驅逐艦。到20世紀50年代,開始出現了導彈驅逐艦。60年代,美、俄等軍事強國將反潛直升機裝上了驅逐艦。隨後,許多國家的驅逐艦的武器、指揮控製係統、動力裝置也都有了相應的改善。其發展趨勢是增強預警、攻防、機動、適航性能力,采用先進的裝置和新技術,以提高抗擊製導武器的能力。

5.保護有方——護衛艦

護衛艦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艦種,早在16世紀時,人們就把一種三桅武裝帆船稱為護衛艦。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由於德國潛艇在海上肆意橫行,對協約國艦艇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為了保護海上交通線的安全,協約國一方開始大量建造護衛艦。新的護衛艦在噸位、火力、續航性等方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當時最大的護衛艦的排水量已達1000噸,航速達16節,具備遠洋作戰的能力。

護衛艦以艦炮、導彈、水中武器(魚雷、水雷、深水炸彈)為主要武器,屬中型或輕型軍艦。它主要用於反潛和防空護航,以及偵察、警戒巡邏、布雷、支援登陸和保障陸軍瀕海側翼等作戰任務,又稱為護航艦。在現代海軍編隊中,護衛艦在噸位和火力上是僅次於驅逐艦的水麵作戰艦隻。護衛艦和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一樣,也是一個傳統的海軍艦種,是世界各國建造數量最多、分布最廣、參戰機會最多的一種中型水麵艦艇。

初期的護衛艦排水量為240~400噸,而裝備艦炮的目的則主要是為了對付潛艇。必要的時候,甚至會使用艦體去衝撞敵方潛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護衛艦滿載排水量為800~1300噸,航速達12~20節,以深水炸彈和魚雷、水雷為主要武器,並裝備了聲呐和雷達、炮和高射炮等。護衛艦可參加海戰和兩棲登陸作戰。20世紀70年代以來,護衛艦裝備了各種導彈,大大提高了它的防空反艦能力。現代護衛艦滿載排水量約達2000~4000噸,航速30~35節,續航能力500~600海裏,采取封閉式結構,具備良好的防護能力,裝備的武器可以說非常全麵。另外,護航艦還配備有多種類型雷達、聲呐和自動化指揮係統、武器控製係統以及艦載直升機,來擔負遠程反潛警戒、導彈中繼製導等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