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未來的角逐場——海洋(1 / 1)

新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人類征服自然能力的不斷提高,可以說海洋對於人類生活、社會經濟和國家安全的價值,已經變得尤為重要,因而它們在軍事上的意義也越來越重大。通常說,未來各個國家之間的競爭,將會是控製海洋的戰爭,海洋將在未來的國際關係和軍事活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一般來說,海洋之所以會成為未來的重要角逐場所,主要取決於它們本身的具體條件,以及它們對於人類生活的直接和間接意義。

首先,海洋是一個特大的物質資源寶庫。在整個地球上,陸地總麵積隻占地球表麵總麵積的29%,而海洋則占71%。由此可以看出,海洋有著巨大的生物生產力。據可靠測算,地球上的生物生產力,每年約為8800億噸有機碳,而其中海洋的生物生產力即達4300億噸,幾乎占了將近一半。另外,海洋中的動物,約有16~20億萬種之多,植物中僅藻類一項,就有10萬種之多。海洋裏的礦物資源,如石油、天然氣、煤、鐵、金、銀等等,則更是儲量豐富,我們目前已知的鈾儲量達42億噸,為陸地儲量的4200倍。錳4000億噸,銅88億噸,鎳164億噸,鈷98億噸,分別為陸地儲量的4000~6000倍。同時,海洋還是一個巨大的能源庫。當代海洋學認為:海洋可從太陽輻射、月亮和地球本身的重力場以及地球的旋轉及其內部的熱量中取得能量。事實上,我們知道,這種能量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其次,海洋可為人類提供龐大的交通網絡。海洋空間既有大範圍的公有性,又有幾乎處處可通的連接性,海洋成為世界各地人們借以通向四麵八方的航道。一般來說,凡是有遠航能力的國家,都可共同使用這些航道。海上交通線不僅航線多、運費低、運量大,關係著瀕海國家的經濟發展,而且海運快捷、穩定,也是保障戰時軍隊行動和後勤補給的必要條件。

第三,海洋將是人類社會生產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曆史記載以來,地球上大多數地區的居民主要是在陸地上從事生產活動,不過,其中也不乏少數利用海域的例子,但其規模很小,而且也局限於漁、鹽、少數運輸部門。陸地上的資源正在逐漸減少以至於瀕臨枯竭,因而海洋作為人類生產空間的意義,也就變得越來越重大。當前,除海洋水產、海水製鹽和海上運輸這些傳統這些傳統的海洋產業外,海水淡化和海水化學工業、海洋動力工業、海底礦藏開采工業和海水養殖業等,正在不斷興起和發展。未來的海洋生產事業以及為此而產生的海洋服務業,將會有巨大發展。

第四,海洋是保衛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的重要依托。對於瀕海國家來說,要想保衛自己的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就必須擁有一支與自身國力相當的海軍,通常這支海軍的活動,要以一定的海洋空間作為依托。這是因為,擊敗和殲滅來犯敵人的軍事力量,在現代條件下隻局限於領海範圍是達不到目的的。

第五,海洋空間將是未來軍事行動的重要場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武器裝備不斷湧現,海洋空間的戰略價值日趨重要。可以說,任何瀕海強國若想要實現全球性的戰略目標,則決不能忽視對於某些海域的控製甚至占領。所以,有沒有海洋空間的控製權,將直接關係到整個國家軍事活動的成敗。所以西方有些戰略家認為,核潛艇出現以後,海洋空間已不單純是交通網絡和海上戰場,而且是保證核發射的庇護所,因而它可以成為操縱危機和控製暴力戰略的一個選擇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