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的產業特征的變化,英國經濟學家克拉克在配第有關產業變動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理(產業結構演變定理)。配第和克拉克采用人均國民收入水平和勞動力指標研究各產業的分布和變動,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即隨著人均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勞動力首先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轉移。當人均國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時,勞動力便向第三產業轉移。勞動力在產業間的分布狀況為:第一產業將穩步減少,第二產業先增後降,第三產業將穩步增加。三次產業產值的變化也與之相似。
此外,關於經濟發展階段及產業結構特征還有庫茲涅茨的“人均收入影響論”和赤鬆要的“雁形理論”。這些理論揭示了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演進的一般規律。產業結構的發展是沿著由低級向高級的進程不斷演進的,各階段是難以逾越的,但各階段的發展過程可以縮短。從演進角度看,後一階段產業的發展是以前一階段產業充分發展為基礎的。隻有第一產業的勞動生產率得到充分的發展,第二產業才能得到應有的發展;而隻有第二產業獲得快速發展,第三產業的發展才具有成熟的條件和堅實的基礎。
研究服務業的發展必須要分析清楚影響服務業發展的因素,在此基礎上才能進一步考慮如何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消除和減少不利因素的影響以加快服務業的發展。從根本上看,要從服務供給和服務需求兩方麵分析一個地區服務業發展的影響因素,特別要看當時該地區的服務供給是否適應本地和外地對該地區的服務需求。從動態來看,還要依據對該地區服務業的發展方向、速度及服務需求變動的估計,推斷未來的服務供給是否適應未來發展中形成的服務需求。總之,全麵分析影響服務需求的諸多因素,必須從社會需求出發。
從影響服務業的需求因素來看,經濟學家指出應包括四個主要因素: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服務產品的輸出狀況。
第一,一個地區服務業發展水平主要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生產率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相關。國民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和社會生產率增長到一定高度,使收入達到基本解決溫飽問題的水平,才使相當多服務產品的需求收入彈性大於實物產品;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使社會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引起高收入彈性的服務需求以更快的速度增長;以生產率的提高為基礎的國民經濟的發展,使閑暇時間得以存在和增長,從而導致有關服務需求的出現和增長;與生產的信息化、社會化、專業化的高水準相伴而生的國民經濟的高水平,又支撐著有關生產服務的高需求。由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或國民生產總值)綜合反映了社會生產率、生產總量、消費者與生產者的比例、人口、收入水平以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麵的總體狀況,因此,它就成為影響服務需求的關鍵因素。
第二,城市化水平也是影響服務需求的一個重要因素。首先,城市是服務業的基地,它集中了服務業的大部分勞動力,提供大部分服務業產值。其次,從城市功能來看,城市者,“城中之市”之謂也,它具有組織城鄉商品流通,向外輻射流通服務的功能,是市場和商業相對發達的地區。而商業是服務業中比重很大的行業,城市比重大,意味著城鄉居民對流通服務的需求大。再則,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服務業是服務業的最主要行業。在中國的農業生產服務需求比較弱、農民收入水平比較低的現狀下,生產服務業的主要對象是城市企事業單位,生活服務業的主要顧客是城市居民,也涉及城市流動人口。城市化水平高,說明較多農村人口已轉化為城市人口,他們需要的各類服務也相應增多。此外,城市人口密集,有利於生產與消費同時進行的服務業的發展。由於這些原因,在人均GDP相同的情況下,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區的服務需求量必然較大。
第三,人口密度是影響服務需求的重要因素。首先,服務需求來自人口,而服務產品的生產、交換與消費的同時性,使服務行業的需求隻能來自服務的產地,而不是外地(本地服務的“輸出”實際上隻是外地顧客來本地消費服務,或是服務人員的“輸出”)。人口密度高,其服務需求聚集在有限的地域,就容易達到支撐服務業形成和發展的起點規模。其次,人口密度高,使單位時間內的服務需求相對密集,因而,隨機服務係統中的服務設施和服務人員的使用率高,閑置待客形成的閑置損失少,服務效率相對高,服務業易於經營。最後,由於人口通常由欠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流動,經濟發展水平相對高的城市也是人口密集地區,因此,在同一國家內,人口密度高的地區通常是經濟發達地區,特別是在中國,東部人口稠密地區是發達地區,西部人口稀少地區是欠發達地區,故人口密度高與服務業發達有較強的相關性。這樣,人口密度高除了其自身會引起服務的高需求外,還會因與之相隨的經濟較發達因素而使服務需求較大。
第四,服務產品的輸出狀況也是影響服務需求水平的重要因素。在一個封閉的係統中,服務的需求全部來自該係統內部。但在現代化社會經濟中,經濟係統是開放的:係統內外經常發生實物產品、服務產品、信息、能量、人員等的輸出和輸入交流。服務產品雖然不能移動,但是,本地服務部門可以派服務人員外出,或是通過某些技術擴大服務半徑,為外地顧客服務;外地人也可以來本地消費服務,如旅遊、商業貿易、運輸郵電、教育、科技、信息等,這可稱為服務輸出。本地人消費外地的服務則稱為服務輸入。如果服務輸出大於輸入,就有服務的淨輸出。這時一部分服務需求就不是來自本地,而是靠外地的支撐。因此,若其他條件相同,一個地區的服務產品輸出比重高,服務需求量也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