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五月初六,病重的明孝宗已進入彌留之際,他把劉健、李東陽、謝遷等九位當朝宰輔老臣召入乾清宮,下詔傳位於太子朱厚照,並向他們鄭重托孤,希望在他走後他們能一如既往地輔佐新天子:“太子人很聰明,但年幼好逸樂,諸愛卿要好好輔佐他,使他能擔起天子重任,朕就死而無憾了。”這些朝中重臣,都曾深受明孝宗賞識恩遇,哪有不應之理。他們個個兒淚流滿麵,在明孝宗的病榻前長跪不起:“臣定當鞠躬盡瘁,死後而已,全力以赴輔佐新主……”
與臣子們交代完,明孝宗又把太子叫到麵前,對這位頑劣異常又聰明異常的兒子,他似有千言萬語要叮囑,最終卻是喉頭上下滾動,隻從眼眶裏滾下兩顆大大的淚珠。“任用賢臣!”四個簡單而有力的字,是孝宗皇帝留給兒子的唯一叮嚀。第二天,也就是大明弘治十八年五月初七,明孝宗溘然長逝,龍馭賓天。
也許,從這個少年日常的一言一行中,明孝宗已經隱隱意識到什麼,但他已無力改觀,隻能留下這一幫得力老臣和這一句話,帶著滿心的不舍與不放心去了。
曆史上年幼登基的皇帝也大有人在,比朱厚照還小的如北宋的哲宗皇帝趙煦,他九歲登基,登基後由其祖母高太後垂簾聽政,並把持朝政達八年之久,直到高太後去世,哲宗才算正式臨朝聽政;清朝康熙大帝,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在位六十一年,創出了中國封建曆史上少有的康熙盛世。那些十幾歲登基的皇帝更是數不勝數。這原本也不是什麼稀奇事。朱厚照與眾不同的是他的頑劣與剛愎自用,像朱厚照這樣會玩兒的主兒,在幾千年的封建王朝曆史上估計也難找出幾個來。
這年五月十八日,朱厚照登基,年號正德。
朱厚照登基的年紀,十五歲,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再小一點,不懂世事,自然會有人來替他把持朝政,像北宋哲宗皇帝就有一個強勢的祖母高太後,康熙登基後其實也多虧了他的祖母孝莊太後從中扶持。再大一點,有了自己的主張,也不那麼輕易受人主使操縱。十五歲,對於一個男孩子來說,正是渾身是刺、叛逆乖張的時期,他覺得自己有一肚子的本事,其實看人處事還毛毛躁躁,根本不能周全;再加上他從小過慣了那種頤指氣使的日子,哪裏容得下九位老朽之臣在他麵前指手畫腳。不好玩兒極了。
皇帝老子去世了,朱厚照的傷心淚水很快就被新鮮的生活覆蓋。盡管此時的他還完全不知道如何做一位皇帝,但他對此好像一點也不擔心。因為他身邊有一幫得力助手,他們可以為他遮擋一切麻煩,可以為他帶來他想要的一切歡娛。這些人便是以劉瑾為首的八位太監,人稱“八虎”。這“八虎”分別是:劉瑾、張永、馬永成、穀大用、丘聚、高鳳、魏彬和羅祥。這些人中有些是從朱厚照年幼之時就來到他身邊侍奉他的,有些是後來為劉瑾所籠絡加入進來的。總之,這幫子人被朱厚照視為心腹,深得他的寵愛與信任。這也實在是明孝宗的失舉之處,他都為兒子安排了些什麼侍從啊!
尤其這個劉瑾,更是一個陰辣殘狠的角色。劉瑾原本並不姓劉,而是姓談,陝西興平縣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跑到京城來討生活,不知怎麼就認識了一位劉姓太監。他見那劉太監每天出入宮裏,衣食光鮮,頗為風光,心裏就有意巴結,也想進宮去。那位劉太監卻犯了難:我是一個太監才能出入於宮廷,可怎麼把你一個男娃子帶進去?劉瑾當然是個聰明人,聽完劉太監的話,竟然揮刀把自己閹割了——他也變成了太監。劉太監見他意誌如此堅決,隻好冒用他的劉姓,把他帶進宮做了一名真正的太監。
舊時太監,多為生活所迫,不到萬不得已,誰願意淨身做太監?像劉瑾這樣敢自己揮刀自宮的也著實不多見。所以,也難怪他後來成為大明曆史上頭號陰狠大宦官,作惡多端,引得天怒人怨。先不說劉瑾的後來,隻說他進宮之後,很快就學會察言觀色,曲意逢迎,竟然很快就得到弘治皇帝的寵信,皇帝分派他到東宮去陪侍太子去了。
朱厚照之所以成為曆史上的“玩主”,與這位劉瑾有極大關係。劉瑾腦子好使,又深諳年輕小主子的心理,五花八門的點子層出不窮,他每天變著花樣陪著朱厚照玩兒,鬥雞走馬,放鷹追兔,甚至流連於煙花柳巷,把朱厚照哄得飄飄欲仙,忘乎所以。隻是,明孝宗在位時,朱厚照還得有所顧忌,不敢玩得太出格,如今老子升天,他是當朝皇帝,天下之王,誰還敢來對他說半個“不”字?一時之間,朝廷上下被這一玩主、一幫宦官攪得昏天暗地。朱厚照哪裏有半點心思來理朝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