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陽明遭難(2)(2 / 3)

另一邊,眾大臣們也不敢有絲毫閃失,正在不斷地給皇帝擰螺絲施加壓力。他們深知劉瑾的權術陰謀,稍有遲疑,就可能生變。

皇帝也在拖延時間。左右為難中,他提出可以答應大臣們的請求,從此後他不再親近“八虎”,但他同時又提出自己的要求:“八虎”們陪伴自己這些年,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就留他們一命,不要殺他們,把他們趕出京城,發往南京守祖陵去。

斬草而不除根,後患無窮。大臣們哪裏肯鬆口,他們執意除去劉瑾等人。

事情就此僵持不下,最終朱厚照隻得搬出司禮監和內閣大臣來。他把這件事交給司禮監最高官員和內閣大臣來商議定奪。

“司禮監”是明朝管理宦官、掌管宮廷內部事務的主要官署,由太監掌管,最高官員為掌印太監,劉瑾等太監自然歸“司禮監”管轄,所以請那裏人來也屬正常。當時的司禮監秉筆為王嶽。王嶽雖為一名太監,卻是一耿直剛正之士,對劉瑾等人的所作所為,他早已痛恨在心。這次,司禮監派他來與內閣大臣們商討,他毫不猶豫地站在內閣大臣劉健等人的立場上:劉瑾等“八虎”不除,大明社稷難安!

朱厚照這下徹底沒計了。他原本是想搬出司禮監和內閣大臣來替自己擋駕的,誰料劉瑾他們竟然連自己身邊的人也得罪透了。天要亡他們,他朱厚照也沒有辦法了。朱厚照隻得答應了諸大臣的要求,決定第二天早上上朝時就宣布將劉瑾等人逮捕下獄。

大勢已定,作惡多端的劉瑾“八虎”,也算走到了盡頭。為此事奔波忙碌了多天的大臣們,這下可以回家睡一個安穩覺了。隻等第二天太陽從東方升起來,滿朝文武大臣到場,他們將親自見證聆聽正德皇帝向眾臣宣布這一幫宦官倒台的消息。

那個時候,誰也沒有料到,在京城的夜色朦朧中,有一個鬼鬼祟祟的身影正飛快地往劉瑾住處奔去。

他是誰?他又要去做什麼?他的出現,又將會給漸漸明朗的時局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3 小人告密 時局逆轉

好人是這個世界的魂,他們行事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如太陽一樣照徹世間人心。可好人的身邊,又總是無可避免地圍繞著一些小人,他們如太陽身上的黑子,不定期地發作,掀起一場災難。

大明正德元年秋末冬初,朝中六部九卿聯名上書要求皇上除掉劉瑾“八虎”,一番你死我活的政治爭鬥之後,正義終於戰勝邪惡,以劉健、謝遷等人為首的朝臣終於說服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同意在第二天上朝時宣布將劉瑾等人逮捕入獄。那麼,大半年來籠罩在大明上空的陰霾或將散盡,再有前朝留下來的賢才重臣相依,大明朝說不定從此以後海晏河清。

但那注定隻能是一種美好的假設。十五歲的正德皇帝,他可以視國家大事為兒戲,也可以視這些臣子如無物。君無戲言,在正德皇帝那裏變成出爾反爾。

智者千慮,終有一失。也許是那些大臣們除害太過心切,在策劃這件事的過程中,獨獨忽略了一個人——吏部尚書焦文芳。這焦文芳原本是一個不學無術之徒,極擅投機鑽營,他早已攀附上劉瑾,企圖借劉瑾之力步入仕途,飛黃騰達。前任吏部尚書馬文升致仕之後,在劉瑾的努力操縱下,焦文芳順利接替了馬文升的位置。這一次是六部官員集體行動,從策劃到最終的處理結果,自然瞞不了焦文芳。劉瑾若真的倒台,他焦文芳肯定跟著倒黴。所以,那天夜裏,得知處理結果的焦文芳,趁著夜色急火火地去向劉瑾等人通風報信了。

得到焦文芳來信,劉瑾也嚇了個魂飛魄散。正德皇帝終於還是沒有經受住那些大臣們的勸諫,下定決心要對他們動手了。他急急召來另外七人,欲商討個對策。那七虎更嚇傻了,隻知道渾身顫抖如篩糠,痛哭流涕,哪還有什麼辦法可想。這劉瑾畢竟侍奉過幾代帝王,在皇宮這種險惡之地風裏來、浪裏去,經曆得多了。片刻的慌亂之後,他鎮定下來,開始思謀對策。

情況已是萬分緊急,生死成敗就決定在這一晚。他們幾個太監,縱在皇帝那裏受寵,也難以與全朝大臣相抗衡,從大臣們身上找突破口根本不可能。王嶽,對,隻能從這個司禮監秉筆那裏下手。這個王嶽,平日裏與劉瑾就不睦。這一次,皇上能答應除掉“八虎”,王嶽在中間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劉瑾雖然沒讀過什麼書,整治人懲治人的惡招兒卻不少,他眼珠子咕嚕幾轉就有了主意,拉上另外七人,連夜向皇上的寢宮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