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已識君,今來消息我先聞。
君將性命輕毫發,誰把綱常重一分。
寰海已知誇令德,皇天終不喪斯文。
英雄自古多磨折,好拂青萍建大勳。
哦,原來是他,果真是他。鐵柱宮的老道士。
“若得有緣,二十年後海上相見。”那年新婚之日,王陽明跑到南昌鐵柱宮裏與老道士座談論道、修煉養生導引之術,臨別時老道士曾送他這一句。隻當分別一句客套話,卻不想今天在這裏真的實現了。細想,從那年到現在,可不剛好二十年?
再讀這首詩,滿篇都是暖暖的鼓勵之辭。老道士的大意是說,二十年前我們就已經相識,今天你要來的消息我也早有耳聞。你如今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比毫發還輕,可你的令德卻是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皇天並沒有喪失天道,它派你來人間,讓你受苦受磨難就是為了讓你擔當起維護人間正道的大任來。自古英雄多磨難,你當用青萍寶劍斬盡所有苦難,建功立勳啊。
“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那是一種說不出的暢快與驚喜啊。王陽明與這老道士果真緣法不淺,二十年前便一見如故相談甚歡,二十年後竟然在這深山古寺裏再次相見。如同漂泊遊子遇到了久違的親人,王陽明的眼眶竟然驀地熱了。他急急上前施禮,拜過老道士。
“經曆此行種種磨難,對未來你有何打算?”聽老道士的口氣,對王陽明的種種行蹤經曆,他似是明了在心。事實上,從二十年前與王陽明鐵柱宮一別,這個聰敏靈氣的年輕人就深駐老道士的心裏,但他也看得出,王陽明誌不在神仙之道,也隻得罷了收他為徒的心,但他卻不能不時刻關注著他。這些年,他雲遊四方,人多住在深山寺觀,耳卻聞聽八方。王陽明的種種遭際,他都深明在心。
聽老道士如此一問,王陽明的臉色不由黯淡下來。想自己一路走來,險象環生,眼下大明王朝,朝局黑暗動蕩,讓人看不到希望,他自己更是連身家性命也朝夕不保,做聖人匡扶社稷的誌向怕是再也難以實現了。如今恰好在這風景清幽的山中遇到了老道士,倒不如隨他一起出家,在這山中修身養性,問道理佛以至終老,做個方外之人。
“走過這一遭,我也把世事看透看淡了,沒甚意思,倒不如追隨您做一個世外逍遙之人。”
“非也。你想想,令尊尚在朝中為官,你是朝廷發配之人,不到任所就此隱遁,你是清靜安生了,劉瑾怎麼會放過你的父親、家人?到時定會為家人帶來大禍啊。”老道士一席話,倒把王陽明給點醒了。是啊,人活一世,怎可隻為一己之私而活?
想想這世路何其艱難,竟是生也不能,死也不能,逃也不能,隱也不能。王陽明的臉色越發地灰了下去。
“你且莫急,倒不如讓我替你占上一卦,看看吉凶禍福再作打算。”老道士遂斂心靜氣替王陽明問起卦來。
老道士占得一明夷卦。明夷的卦象,上是坤卦,下是離卦。坤為地,代表黑暗,離為火,代表光明。這卦的彖辭說:“明入地中……內文明而外柔順……內難而能正其誌……”“明入地中,光潛入地,光明自然受阻,就如眼下大明王朝,天子昏聵,宦官專權,小人當道,朝綱大亂,這是賢人蒙難的卦象。可越是如此時候,越要韜光養晦,堅守仁義,謹慎自持,以待時機……”老道士對卦辭的一番解釋,讓王陽明有一種如沐春風如飲瓊漿的酣暢感。多日來的疲累委屈痛苦也隨之煙消雲散了。而那顆充滿鬥誌的心似乎又活過來,他決定聽從老道士的指引,整頓行裝,前往貴州龍場。
離開老道士前,為了答謝老道士,王陽明取筆在寺中牆壁上寫下了那首題為《泛海》(《王文成公全書》卷十九)的詩:
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
夜靜海濤三萬裏,月明飛錫下天風。
所有的艱難凶險,不過如浮雲蕩過太空,不曾在心裏留下半點。在這幽靜的夜晚,回首來時路,與自己曾經曆過的驚濤駭浪的海上夜晚一樣,何等波瀾壯闊又動人心魄啊!一切都已過去,化作一種光明磊落的天地正氣,伴著王陽明在澄澈的月光星空下,執杖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