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出征廣西(5)(2 / 2)

王陽明的這一整頓措施果真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各路官員的督促之下,官兵們紛紛對各大山寨逃跑的首腦們進行了拉網式的搜索與排查,到六月上旬,各大寨賊首紛紛被擒或被殺。賊首被剿,下麵的小嘍囉們不攻自破,他們四散逃散,潰不成軍。

無論在哪裏的戰場上,無論是戰前、戰中還是戰後,王陽明都主張戰爭中不要濫殺無辜,不以殺敵多寡論英雄。可人在戰場那個特殊的環境裏,見慣了太多的血腥與刀光劍影,人性中那顆善良的種子也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被扼殺。八寨各寨的首腦已被擒獲,餘下的山賊山民們則四下逃竄而去。依王陽明的本意,此時,真的沒必要再對那些人窮追不舍,但形勢卻已經有些失控了。殺紅了眼的官兵們,衝進山寨,放火燒殺,他們原本是來解救那些被山賊困擾的百姓的,可現在,他們卻成了新的殺手,給山民帶來新一輪的噩夢。可憐那些手無寸鐵的山民與山賊餘黨,被一路追殺到橫水江(今柳江)邊,前有水流湍急的江水,後有氣勢洶洶的追兵,江上隻有為數不多的船隻。為了爭船渡江逃命,這些人又開始自相殘殺。落水的,被殺的,一時之間,橫水江邊血流成河,死傷無數。適逢此時天降大雨,風雨聲,人哭馬嘶聲,江水咆哮聲,攪動得天地失色。王陽明親眼看見了那一切,他想製止,可已無人肯聽。他想哭、想喊、想為那些死去的無辜之人贖罪,可一切都太遲了。

那天,若不是那場突然而至的大風雨擋住了官兵們的追殺,死傷的人估計還要多。可那場風雨阻擋了官兵們渡江,也徹底扼斷了山賊們的生路。一場雨,下了足足有十幾天。十幾天後,天晴雨住,王陽明派人四處搜山,眼前景象幾乎讓人暈厥過去:在那片莽莽蒼蒼的深山密林裏,山洞口,山澗旁,絕壁下,數千具屍體橫藉相枕,他們之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卻個個兒衣衫襤褸。他們逃無可去,就在那片密林裏被活活餓死,大堆的屍體已經開始腐爛,整片密林上空彌漫著一種難聞的死亡氣息。

八寨之役以這樣慘烈的方式結束了。

戰爭之後,王陽明依舊依照慣例對有功官兵進行了犒賞。七月初十,他也如往常一樣向朝廷上了《八寨斷藤峽捷音疏》(《王文成公全書》卷十五)及他對斷藤峽、八寨戰亂後的政治管理設想與建議,比如他建議將南丹衛城移築於八寨,這樣有利於加強對八寨的管理,斷絕八寨各寨之間的聯絡;他又建議將思恩府改建於荒田,因此地土地肥沃,地勢平坦,宜於民眾生活;他又建議將鳳化縣縣治改建於三裏,添設流官縣於思龍,增築守鎮城堡於五屯。縱觀王陽明的這些建議,一切圍繞一個“民”字,他要考慮到政治管理的便利,更要考慮人民生活的便利,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談及民心教化。

威脅朝廷安全已久的思、田之亂,斷藤峽、八寨的匪患,都被王陽明徹底平複了,上報朝廷的捷音疏也已呈上,這些地區的重建修複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王陽明卻並沒有多少功成身就的喜悅之感。戰爭的殘酷廝殺場麵還曆曆在目,如刀剜劍割刺痛著王陽明的心。他一生裏最痛恨的就是戰爭,最不願意去的地方就是戰場。可他卻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從正德十一年到南贛汀漳破賊開始,到江西平定宸濠之亂,到再南下廣西來平定思、田之亂,斷藤峽、八寨剿匪,王陽明動用了他多少智謀,也耗費了他多少心血。而今,他真的成了風中搖曳的那一盞殘燭,他體內的熱血就要流盡,他生命的燭光,就要暗淡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