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茅盾(3 / 3)

1930年,在茅盾結束蟄居日本生活的前夕,他應開明書店之請,將三個中篇合為一個長篇,給全書取個什麼名字呢?茅盾回顧自己寫《幻滅》、《動搖》、《追求》三部曲時的思想和心情,然後深深地舒了一口氣,自言自語道:“書中寫的人和事,正像月食日食一樣,是暫時的,而光明則是長久的。革命也是這樣,挫折是暫時的,最後勝利是必然的。”他欣慰地舒展開緊鎖的雙眉,暗想:我的思想中的迷霧,不也是暫時的嗎?想到這裏,他嘴角現出了笑意,然後拿起筆,在書稿上用清秀的字體,寫下一個大字——“蝕”。

@@“巔峰之作”

center劃時代的豐碑

茅盾的“巔峰之作”,應當是《子夜》這部規模宏大、反映現實之深刻、藝術成就之精湛的長篇小說。

眾所周知,20世紀20年代,革命文學始終在資產階級文人,特別是國民黨的重重包圍之下艱難地成長著。梁實秋曾挑戰說:“從文藝史上看,我們就知道一種文藝的產生,不是由幾個理論家的搖旗呐喊就可以成功的,必定要有有力量的文學作品,來證實自己的價值。”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子夜》出現了,它充分顯示出左翼文學的成績。魯迅就說:“我們在兩三年前,就看見刊物上說,某人到西湖吟詩去了,某文豪在寫50萬字的小說了。但是到現在,除了並未預告的一部《子夜》外,別的大作都沒有出現。”

《子夜》寫的是在中國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民族資本家吳蓀甫同買辦資本家趙伯韜之間的矛盾衝突及其與工人階級、農民階級的矛盾,反映了當時民族資本家的生活曆程,以及工業城市上海的廣闊畫麵。

作品回答了擺在當時中國的一個迫切問題:中國並沒有走向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而是在帝國主義的殘酷壓迫和剝削下,更加殖民地化了。

全書的中心人物吳蓀甫,是個性格上有特點的典型人物,也是我們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為數不多的出色的典型形象之一。簡單說,就是“色厲內荏”,但它的表現形式,卻因人因事而異:在發展民族工業上,他表現出既有野心而又軟弱;在同買辦階級的關係上,他又表現出既剛愎而又畏懼;而在對工農革命運動上,又表現出既狠辣又惶遽;在家庭日常生活上,既專橫又沮喪……總之,作者通過這一形象,充分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種種矛盾,顯示了這個典型形象的社會意義。

《子夜》出版後,立即引起強烈的反響,初版僅三個月,就加印了四次,可見是多麼的轟動。在國際上,前蘇聯出版了俄譯本;在日本最早的譯者是增田涉,後來又出現了小野忍、高田的合作譯本;在德國,1938年就在德累斯頓出版了德文本……

《子夜》以它光輝的藝術生命,早已流傳全世界,成為中國和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

@@“趣聞軼事”

center婚姻

還是在茅盾剛進商務印書館後的第一個春節,茅盾回到浙江母親身邊。母親問他:“你有女朋友嗎?”茅盾微微一笑,說:“沒有。”母親就向他提起了他5歲時定下的那件婚事。原來茅盾的祖父喜歡書法,他有一個好朋友叫孔繁林,也喜此道,於是二人樂在其中。一天,他們外出時,祖父帶著茅盾,孔繁林則帶著孫女孔德沚,他們兩小無猜,在一起玩得很高興。旁邊人就半開玩笑地說:“你們兩位如此相好,有了這現成的一對,何不結為親家?”就這樣,茅盾和孔德沚定下了這門親事。

茅盾的母親說:“從前我料想你出了學校以後,不過當個小學教員,至多中學教員,一個不識字的老婆也還相配;現在你進‘商務’不過半年,就受重視,今後定會一帆風順,還要做許多事,這樣一個不識字的老婆就不合適了,所以要問你,你如果一定不要,我隻好托媒人去退親,不過對方未必允許,說不定要打官司,那就為難了。”

這突如其來的問題,使茅盾無言以對,但他又不願意因這件事,再讓母親為難,於是當即就答應了下來。1918年春節,他們就成了婚。婚後,孔德沚自知學習的重要,先後到振華女校和湖郡女塾讀書,還在茅盾母親指導下自學,進步很快。1921年在母親的一再催促下,茅盾在上海寶山路鴻興坊找到一處住房,把母親和德沚接到上海。德沚又進愛國女校文科,早出晚歸,學習很刻苦。

作序批作品

陽翰笙於20世紀30年代發表了長篇小說《地泉》三部曲,小說在思想內容上,存在著左翼作家成長期的一些缺陷,“平鋪直敘”比較嚴重。1932年《地泉》再版時,陽翰笙敬請茅盾為其作品撰寫序言。

茅盾答應了,但他直言不諱地對陽翰笙說:“你的《地泉》是用革命文字的公式寫成的,由我寫序,我就毫不留情地批評它,如實向讀者介紹。要麼,你還是請別人作序吧!”

陽翰笙聽後不煩不惱,誠心執意要茅盾寫序。茅盾難卻盛情,果然寫了振聾發聵之語:“《地泉》在描寫人物時,用了臉譜主義手法;在結構和故事情節上,出現了公式化現象;在語言上用了標語口號式的言詞,來表達感情。因此,從整個作品來講,《地泉》是不很成功的,甚至是失敗的。”

難能可貴的是,陽翰笙對這些批評意見,一字不漏地保留在《地泉》的序言中,文壇傳為美談,一美茅盾直言,二美陽翰笙雅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