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著名作家
(1904年—)
小傳
原名李堯棠,字芾甘,中國現代著名作家、翻譯家、語言大師,四川成都人。學生時代,受“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和無政府主義思想。後在成都、上海等地參加過反封建的社會活動。1927年赴法國留學,研究法國大革命的曆史,翻譯無政府主義者的著作。
1928年回國後曾任《文學季刊》編委,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總編輯,《烽火》雜誌創始人。
建國後,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主席,人大常委會委員……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
@@代表作品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長篇小說)
《愛情三部曲:霧、雨、電》(長篇小說)
《憩園》(短篇小說集)
@@中學語文課文收錄
《家》的序和跋
@@“童年”
立誓不做封建小少爺
巴金出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地主的家庭,同當時中國所有封建大家庭一樣,李家的一切行事,都嚴守卑尊有別、長幼有序的祖宗遺訓。
巴金5歲時,父親就任廣元縣知縣,全家遷去了廣元。廣元位於四川北部,那裏群山環抱,人煙稀少,是一個偏僻的山區縣城,他們就住在縣衙內,進門是一塊空地,兩旁是關犯人的監牢,中間是問案的大堂,後麵是二堂,三堂,四堂,再後麵有草地,桑林……白天,巴金隨哥哥、姐姐一道到二堂的書房裏跟著家塾先生認字、讀書,放學後,便到四堂後麵的草地、桑林玩耍。晚上,母親在油燈下教大哥和他讀詞,這些意境深邃,富於表現力的文字,雖然還不大好懂,但他每一首都能熟記並背誦。母親教讀時,那柔和清朗的聲音,令巴金和大哥心醉,這是他們兄弟倆在這荒寂的山區,所能享受到的“惟一的音樂”。
廣元的生活並不平靜,每當聽到衙役們喝叫“大老爺升堂囉”的聲音時,巴金就要溜出書房,悄悄站在一旁看父親審案,父親穿著奇怪的衣服,衙役們手持竹板侍立兩旁,“犯人”跪在地上回答老爺的問話。忽然,老爺臉色陰沉地猛拍桌子,厲聲喝道:“給我拉下去打!”兩個衙役就把“犯人”按倒在地,用竹板猛抽那人。這一幕幕慘象,令巴金常常問自己:為什麼平時在家裏很和善的父親,審案時就變成了另一個人?為什麼“犯人”不招供就要挨打受刑?又比如家裏一隻大花公雞被殺,變成了飯桌上的美味佳肴,他又傷心又氣憤,不吃一口雞肉,問母親:“為什麼做了雞,就要被人殺了做菜呢?”
巴金還喜歡同“下人”們談天說地,成了“下人”們的親密朋友。在狹小的馬房,在寒冷的門房,常聽到一些病弱的轎夫、仆人說辛酸的經曆:有些人被趕出門,淪為乞丐,病死在路上……這一切,給了少年巴金以很大刺激,他暗暗決心:“我不要做一個少爺,我要做一個站在他們一邊,幫助他們的人。”
@@“創作準備”
“五四”運動驚醒睡夢少年
巴金10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了,從小沉浸在母愛中的他,受到從未有過的打擊。兩年半以後,父親又去世了,這更增添了巴金的沉重和空虛。他從小就喜歡讀書,這時更向書本尋求慰藉。《施公案》、《說嶽全傳》、《水滸傳》等小說,一一讀過,還從大哥那裏看到商務印書館的《說部叢書》,這部叢書是當時最完整的一套翻譯小說文庫,譯者是林紓等人,內容包括了托爾斯泰、小仲馬、狄更斯、莎士比亞、司各特、歐文、易卜生等世界許多名家的名著,這使巴金眼界大開,他整日埋頭苦讀,受到了多方麵的陶冶,養成了善觀察、好思索的習慣。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了,這給了少年巴金以“驚醒”,他讀《新青年》、《每周評論》等宣傳新文化、新思想的報刊,後來由於祖父的去世,他得以和三哥進了一所新式學校——成都外國語專門學校,從而結束了十幾年的家庭深院生活,涉足於社會之中。
巴金在回憶自己少年時期生活時,特別強調克魯泡特金的《告少年》、廖·杭夫的《夜未央》和高德曼的文章對自己尋求真理的巨大思想影響,事實正是這樣,他曾冒冒失失地給當時聲名赫赫的陳獨秀寫過信;他又給《半月》雜誌寫信,要求代為介紹參加一個宣揚“適應社會”的組織,他們白天上學,晚上聚到一起,在一個商場的樓上,卸下鋪板,打掃房間,回答一些讀者的信件,並準備了一些報刊供人借閱。他17歲時,在《半月》雜誌上,發表了平生第一篇文章《怎樣建設真正自由平等的社會》,他的觀點是:“共產才是真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