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一種未知的感官(1 / 3)

在之前,我很細致地描述了砂泥蜂獵蟲的過程。我覺得我所觀察到的一切意義重大,即使我在荒石園再也觀察不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僅是這一次觀察就足以讓我滿足了。砂泥蜂為了麻醉黃地老虎幼蟲所采取的手術方法,是我研究昆蟲這麼多年以來所觀察到的本能方麵最卓絕的表現。這種上天賜予的能力是多麼的奇特啊!難道不足以引起我們的深思嗎! 這個無意識的生理學家,有著多麼精妙的邏輯思維,多麼精準的捕獵本領啊!

如果還有誰也想看到這些奇跡,可不能指望隨意在田間散步就可以遇到,而且即使這種天賜良機真的被你遇到,也沒有足夠的準備加以利用。我用了5個小時來觀察,1秒鍾也沒有懈怠,但計劃中的試驗依舊以失敗告終,所以想要成功觀察,必須在家裏利用空閑進行。所以,能實現這個試驗,我應當感謝這個簡陋的試驗室。現在我把這個秘密告訴想繼續進行這種研究的人,隻要你願意付出時間,必然會收獲到別人所沒有的,人人都會得到幾束麥穗。

跟隨著砂泥蜂的工作順序來觀察它捕獵的過程,這樣出現的第一個問題是:它是怎麼判斷黃地老虎幼蟲確定的躲藏地點的呢?

在外表上,至少通過肉眼來觀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毛蟲藏在那兒。藏著獵物的土地有可能是非常貧瘠的,也有可能長著茂密的雜草,還有可能是布滿碎石或者泥土的地方,甚至是連成一片的或者裂開微小裂縫的地麵。對捕獵者來說,外表怎樣都無所謂,它不放過任何地方,沒有好惡的分別。無論砂泥蜂停在哪兒並且搜尋了一段時間,我盯著相應的地方觀察再長的時間,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之處;可是那下麵藏著一條黃地老虎幼蟲,我前麵的試驗結果已經使我對這一點深信不疑,毛刺砂泥蜂雄蜂以蜜為食,雌蜂為幼蟲捕捉獵物。探測的方法根據法布爾的觀察,他認為毛刺砂泥蜂是利用“角蛹”來代替“鼻子”和“耳朵”來尋找獵物的。

我曾經接連五次靠著砂泥蜂的幫助得到了幼蟲,而且砂泥蜂最開始因為預知自己無法完成挖掘的工作已經顯出了沮喪的神情。因此,可以肯定地說,它找尋獵物不是依靠視力。

那麼是依靠哪種感官呢?是嗅覺嗎?讓我們來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吧!通過試驗證實,進行尋找的器官是觸角。觸角彎成弓形,末端不斷顫動著,它幫助砂泥蜂以既輕又快的拍打方式來測試土地。如果發現縫隙,便把顫動的觸角探進去;如果地麵上出現像網似的蔓延的一簇禾本科植物的根莖,它會提高抖動的速度,深入探索根莖網絡凹陷的地方。

觸角的末端緊緊貼合,在探索的位置上幾乎是黏在一起的,就像是兩根敏感的弦,兩個活動自己的手指,通過觸摸、感受振動來了解情況。但是想要知道地下有什麼,光靠觸摸是不行的;因為它想要找到的是黃地老虎幼蟲的蹤跡,可這蟲子卻躲在地下幾法寸深處的地穴裏。

於是我們猜想是嗅覺幫了它。毫無疑義,大多數昆蟲的嗅覺功能是非常發達的。負葬甲、葬屍甲、閻蟲、皮蠹,從各個方向向埋著一具小小屍體的地方爬去,它們還必須從土裏把屍體挖出來。在嗅覺的指引下,這些分屍者匆忙趕往這隻死鼴鼠。

但是,如果可以確定昆蟲擁有嗅覺功能,那麼還得考慮一下嗅覺功能到底在什麼位置。很多人認為一定是在它們的觸角中。即使我接受這種說法,我們也很難說服自己,光憑角質的環一節接著一節組成的一根莖就能起到鼻孔的作用,我們所知道的鼻孔結構跟這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甚至沒有任何相似的地方,難道會產生相同的功效嗎?如果工具不同,它們的功用會一樣嗎?

再說,單說砂泥蜂這種昆蟲,我們可以提出有利的證據推翻前麵的砂泥蜂的觸角砂泥蜂雄蜂有13節觸角,雌蜂有12節觸角。法布爾認為砂泥蜂將觸角彎成弓形,末端不斷顫動著,它幫助砂泥蜂以既輕又快的拍打方式來測試土地,探測獵物的方位。

說法。嗅覺是一種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功能:它不像觸覺那樣可以隨意支配,而是要去接受的一種感官;當氣味傳來時,它就接受下來,而不能主動尋找哪裏有氣味散發出來。通過砂泥蜂不斷抖動的觸角可以確定,它在打探,它主動去感覺。去感覺什麼呢?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利用的是味覺,那麼一動不動比不停顫抖有利得多。

不僅如此,如果獵物沒有發出氣味,嗅覺也就失去了作用。我曾親自對黃地老虎幼蟲做過鑒定,讓嗅覺比我靈敏的年輕人去聞聞毛蟲,但沒有一個人能聞出有什麼氣味兒。狗嗅覺靈敏是人們公認的,當它查找東西時,鼻子拱到地下偵察,是因為聞到了塊莖的香味,我們透過厚厚的泥土依舊能聞到它的香味。不能否認,狗的嗅覺的確比人靈敏,它能聞到更遠處的味道,而且對味道的感覺強烈而持久;然而它是由於散發的氣味而產生感覺的,如果距離合適,人類也一定可以聞到這種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