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在藝術上的每一個進步都引起了李叔同的注意。一天晚上,豐子愷到李叔同的房間報告全班情況,最後要退出時,李叔同叫住他,用很輕但很認真的聲音,和氣地對他說:“你的圖畫進步快!我在南京和杭州兩處教課,沒有見過像你這樣進步快速的人。”對此,豐子愷說:“當晚這幾句話,便確定了我的一生……因為從這晚起,我打定主意專門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
劉質平也是李叔同喜愛的一位學生,他來自浙江農村、家境貧寒,他之所以後來成為中國現代音樂史上有名的人物,完全是得力於李叔同對他的啟蒙教育。1915年秋,劉質平因病休學在家,心情苦悶,李叔同就去信安慰他:“人生多艱‘不如意事常八九’,吾人於此,當鎮定精神……”1916年,劉質平在李叔同的鼓勵下去日本留學,李叔同特告誡他為人處事的六條準則;特別是當劉質平考入東京音樂學校後發生經濟困難,李叔同毅然決定解囊相助……難怪劉質平說:“先師與餘,名為師生,情深父子。”
巔峰之作
center一生奉行嚴謹認真
李叔同是個既傳統又開放的人。他出生在一個有錢人家,接受過嚴格的傳統教育,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礎;但他出生時,父親已經60多歲,幾年後便去世了,家裏又富裕,少年時過著風流倜儻的公子生活,這樣的經曆造就了李叔同獨特的思想和性格。
李叔同是個做事認真、嚴肅、很有奉獻精神的人。他做一樣像一樣、精一樣,少年時期是個翩翩公子,中年時期成了一位社會名士,晚年又當了和尚;他能作曲,能畫畫,能詩文,能書法,能篆刻,能演戲……而且每一項都有相當高的造詣,這沒有認真、嚴肅、奉獻的精神能做得到嗎?
趣聞軼事
center出家之後的生活
1918年李叔同39歲,入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成為和尚。對此,不僅當時社會眾說紛紜,就是如今,也仍然成為人們探討的對象,綜合起來,有如下幾種:
影響說: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李叔同的家庭與佛教有緣,李叔同早在少年時就寫過“人生猶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一類人世無常的信條,步入中年,飽經滄桑後,導致他歸隱佛門。
破產說:早年李家經營鹽業失敗,他本人名下原有30萬巨款可由他支配,後來也化為烏有,從而導致他出家。
遁世說:認為李叔同有過一段風流韻事,而他的內心則對社會感到憤懣與苦惱,因而像賈寶玉那樣,是一種二律背反式的性格趨勢,這種放浪與玩世,又正是遁世的前兆。
失戀說:李叔同原配俞氏是舊式婦女,他們的結合也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並無真感情,而李叔同與歌廊藝妓有過交往,互有情愫,日本妻子又紅杏出牆,東歸日本,李叔同大失所望,終於遁入空門。
如此種種,但都難以成立,而他本人也從未正麵談過出家的真正原因,這就給曆史留下了懸念。他的大弟子豐子愷認為:弘一大師是一層一層(即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靈魂生活)走上去的,由藝術升華到宗教,應該認為是當然的。這樣的分析,比較符合李叔同性格發展的趨勢,首先李叔同是一個注重人格感化的教育家;其次,李叔同是萬事皆認真的人,他做一樣像一樣,有一種嚴肅、認真、獻身的精神;再次,他說過:“弟子出家,非謀衣食,純為了生死大事。”就是他在物質、精神都有了以後,要去探究靈魂的來源,宇宙的根本等等,所以與其說是諸種客觀原因造成他出家,不如說是他主觀性格促成的。
早在他正式出家前一年,李叔同就到虎跑定慧寺去作了一次斷食試驗,第一個星期逐漸減食,以至不進食;第二個星期除了水以外完全不食;第三個星期起再從粥湯逐漸增加食量至正常。斷食進行得相當順利,不但不覺得痛苦,反而感到身心輕鬆舒暢。斷食期間,李叔同多以寫毛筆字打發時間,於是他根據老子“能嬰兒乎”之意,改名李嬰。
正式出家前一天的晚上,李叔同把豐子愷、葉天底、李增庸三個學生叫到自己房中,幾乎把房裏所有東西都送給了他們,具體情況是:平生所繪油畫,贈北京美術學校;筆硯碑帖贈與書法家周承德;書畫、臨摹法書贈給夏丏尊和堵申甫;衣服書籍等贈豐子愷、劉質平;玩好小品送給了陳師曾。李叔同這一走,在他自己看來一切順乎自然,但周圍的人或是深深的感慨,或有悲壯的情懷,或是慟哭悲哀,甚至遺憾指責……什麼樣的情況都發生了。
李叔同少年時代開始習書法,從師天津的唐靜岩,到了十多歲的時候,他的篆書已寫得很不錯了。他的字“凝重厚實,結構舒展開張,點畫方折勁健,用筆多側鋒翻轉,富於質感和力度”。
李叔同在39歲出家以後,其書法藝術風格亦隨之來個180度大轉彎,實可謂從“絢爛之極”而“歸於平淡”。由於心境的超脫寧靜,他在俗時的那種刻意求工的效果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圓潤含蓄、疏朗瘦長的結體,給人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感覺。從內容上,後期新書之內容皆是佛經、佛典、佛號之類,可見弘一法師是把書法與佛道緊密聯係在一起的。
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師在泉州不二祠溫陵養老院晚晴室涅槃了,享年63歲。
“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明月耀天心。”弘一大師走完了他那多姿多彩的人生之路,去了他願望中的極樂世界。
對於俗人來講,一顆巨星隕落了,但是它的餘暉,一如熠熠的星光,永遠閃爍著迷人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