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芥川龍之介(1 / 2)

日本短篇小說家

(1892年—1927年)

小傳

日本小說家,早期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

1915年發表《羅生門》,此後陸續寫出《鼻子》、《手絹》、《戲作三昧》等。

十月革命後,在時代影響下寫成《桔子》、《猴子》等,著重反映現實,歌頌農村姑娘的善良淳樸,批判軍國主義思想。

1927年作《玄鶴山房》,通過老畫家之死,反映了人生的慘淡和絕望的心情。此後,一種陰鬱氣氛籠罩著他的創作。評論集《侏儒的話》概述了他對人生和藝術的看法。芥川龍之介在短短的12年創作生涯中(他1927年自殺),寫了148篇小說,及大量的其他作品,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他文筆典雅、俏麗,技藝純熟,充滿情趣。1935年,日本專門設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芥川文學獎”。

代表作品

《手絹》(短篇曆史小說)

《眾神的微笑》(短篇曆史題材小說)

《玄鶴山房》(短篇小說)

《羅生門》(小說)

童年

center耳濡目染的文化熏陶

芥川龍之介出生在日本東京京橋區入船町,這裏是外國人居住區,有著濃厚的西方風情。

他父親經營牛奶業,並有兩處牧場,芥川是父母的長子,上有兩個姐姐,大姐七歲夭折。因他是辰年辰月辰日辰時出生,故名龍之介,恰好他出生的那一年,正趕上父親43歲的男子厄運之年和母親33歲的女子厄運之年,真有點生不逢時。按照舊習慣,在形式上必須被視為“棄子”。

芥川出生後的這種遭遇,對他的將來無疑是投下了一層不祥的陰影。

更為不幸的是,他母親在他出生後9個月突然精神失常。這種悲慘之事,給他一生以極深的影響。

因母親精神失常,隻好把他過繼給舅父芥川道章做養子,因此改姓芥川。養父母足下無子女,故對芥川關懷備至。芥川生母的姐姐因終身未嫁,故對他也非常寵愛。

養父母家文化氛圍很濃,家裏有很多藏書,並經常會聚不少文人墨客,做詩、繪畫、下棋、書法……芥川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耳濡目染,自然得到了深厚的文化熏陶。他讀日本、中國名家的作品,也讀西方文學名著,除特別喜愛本國的德富蘆花、國木田獨步、夏目漱石等人的作品外,對中國的古典詩文、小說也都很喜歡,如駱賓王、趙翼、王世貞、李白等人的詩文,以及《三國誌》、《水滸》、《西遊記》等。他在回憶自己讀書的文章裏說:“少年時最喜歡的書是《西遊記》……我想在西方這樣的書是一本也找不到的。就連班揚的名著《天路曆程》,恐怕也難與《西遊記》相媲美。”

養母對芥川的管教很嚴,他自幼寄人籬下,因此導致成性格懦弱自卑、孤僻,有時簡直像個小女孩,整天隻有哭的分兒……

創作準備

center深厚的文學功底

1905年,13歲的芥川開始上中學,成績依然很好,漢文水平更是突出,讀書範圍更加廣泛,除日本、中國古典文學外,還廣泛涉獵歐美文學,像易卜生、斯特林堡、法朗士等人的作品,他特別喜愛;上高中以後,更是立誌專攻文學,同學中有後來成名的久米正雄、菊池寬、鬆罔讓、山本有三、土屋文明等人,這些交往是促成芥川成為小說家的重要因素。

同時,他受19世紀歐洲各國頹廢、享樂、唯美主義以及神秘、懷疑精神的影響,與他本已有的厭世主義情緒正好結合,直接導致了他後來的創作傾向,甚至走上自殺的道路。

1913年,21歲的芥川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英文係,受同學久米正雄的影響,開始正式創作。他風格上傾心於耽美派文學和森鷗外的曆史小說。這從芥川後來的作品中可以明顯看出來。

其次,“新思潮”運動對芥川吸引也很大。他積極參加了複刊的工作,和大學同學一起在刊物上發表小說《老年》,戲曲《青年與死》,這些作品的發表初步顯現了芥川創作的特色。

此間,芥川經曆了一次失戀,給精神帶來一定的打擊,他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周圍是醜惡的,自己也是醜惡的,眼睜睜地看著這種醜惡而去生活是痛苦的,然而人被迫如此生活,我懷疑脫離利己主義的愛之存在。”這表明他對人世的悲觀情緒,並透出一個探索者的急切心情。

1915年,他在一本刊物上發表了被稱為“準處女作”的《羅生門》,作品取材於日本平安朝時期的《今昔物語》,以王朝末期荒涼的京城為背景,借一個走投無路的下級武士,在避雨時遇見一個枯瘦的老嫗,蹲在一堆腐爛惡臭的屍首中間,一根根地拔屍首頭發。武士剛開始感到憎惡,可聽完老嫗的訴說後,又覺得同病相憐,但後來頓生歹念,把老嫗身上的破衣服全都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