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芥川龍之介(2 / 2)

作品雖篇幅短小,但語言精練,筆鋒犀利,對社會黑暗和利己主義進行了猛烈抨擊。

成名作的誕生

center文壇上的新秀

1915年12月,芥川和同學久米正雄參加漱石山房的“星期四會”,並有幸成為夏目漱石的門生,這對芥川的文學生涯是一個轉機。

第二年,第四次《新思潮》創刊。芥川和久米正雄、菊池寬等都參加了刊物的工作,他們主張理智地看待生活,在作品中綜合地表現真善美。

“新思潮派”最著名、文學成就最高的就要數芥川了。他發表在創刊號上的《鼻子》一文轟動文壇。這是一部描寫一個僧侶因長有一個奇長無比的鼻子而苦惱的悲喜劇作品,揭示出人生的幸與不幸以及人性的弱點,內容和形式都充滿著幽默與戲謔,這篇作品受到前輩作家夏目漱石的推崇。

接著,他又發表了《孤獨地獄》、《父》、《虱》等作品,並於1917年出版了兩部小說集《羅生門》和《煙草與惡魔》,成為文壇上引人注目的新秀。

巔峰之作

center細致的心理描寫

從1919年3月芥川到大阪每日新聞社工作時起,算是芥川創作生涯的後半期。1920年1月,第四部作品集《影燈籠》出版,他還相繼還發表了《秋》、《素戔鳴尊》、《黑衣聖母》、《南京的基督》、《杜子春傳》和《阿律與孩子們》等作品,其中揭示青年男女精神苦悶的《秋》,是芥川作品中少見的反映現代生活的名篇,與後來發表的歌頌純情少女的《桔子》,標誌著芥川創作風格的一種轉變。與此同類題材的還有《南京的基督》,寫賣春少女天真無邪的幸福;《阿律與孩子們》,則揭示家庭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矛盾。這些作品文筆凝練,人物刻畫細致入微。

在芥川的主要曆史題材作品中,還有不少以中國古代故事為題材的。《杜子春傳》原是中國傳奇小說,芥川以此為素材,加以大膽想像,創作出原作中所沒有的深刻主題和倫理美;《秋山圖》也是作者基於對中國繪畫的造詣而創作的,作品蘊涵著他非凡的藝術觀和強烈的個性。

1921年,芥川作為大阪每日新聞社的海外視察員,來到中國訪問。他到過江南一帶,去過上海、南京、廬山、武漢、長沙等地,於7月經朝鮮回國,之後發表了十多萬字的遊記。

回國後,由於旅途勞累,芥川的健康開始惡化,神經特別衰弱,十分痛苦,後通過休養,有所好轉,於是便又連續發表了四篇小說《竹林中》、《俊寬》、《將軍》、《眾神的微笑》。這四篇小說,猶如四枚炸彈擲向文壇,使他的一流作家的地位得到了鞏固。

《竹林中》描寫了樵夫在竹林中發現了一具男屍,這個男子的妻子和侮辱她的強盜分別供認自己是凶手,而死者的亡靈也借巫師之口,承認他是自殺的。作品的主題是:事實的真相是難以搞清的。因為每個人都是從自己的所好、感情和解釋來接受某種事實,顯示了作者懷疑主義的人生觀。作品形式奇特,結構完美,情節曲折而又寓意深刻,特別是心理剖析十分細致,堪稱芥川曆史小說的巔峰之作。

芥川的曆史小說,始終貫穿著“古為今用”的原則。他不是想發思古之幽情,而是要充分地闡述他對人生問題的見解和看法,因此,這種形式有時竟能起到其他作品無法起到的作用。

魯迅很喜歡芥川的作品,在20世紀20年代他就譯介了《羅生門》和《鼻子》給中國讀者。

趣聞軼事

center關於芥川龍之介的死

芥川在創作生涯後期,他和現實的矛盾更加激烈,加上他是一個“狂人”的兒子,性格孤僻、沉鬱,長期精神壓力過大,追求的人生理想又不能實現(這裏所指的並非個人理想)。另外,芥川的身體狀況一直不好,特別是生命的最後幾年,嚴重的腸胃病,極度的神經衰弱,使他終日處在精神和肉體兩方麵的痛苦之中。這樣,他覺得自己已到了絕路,便於1927年7月24日,在家中吞服大量安眠藥而身亡,年僅35歲。

對於他的死,當時在日本引起了很大震動,文壇更是惋惜,稱他是“從大正到昭和初年,日本知識分子中最優秀的一位”,認為他的死“是時代的犧牲品”。

為了紀念芥川在文學上的成就,日本文藝春秋社從1935年起,設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年兩度用以獎勵文壇新秀的最高文學獎——“芥川文學獎”。日本文壇新秀井上靖、堀田善衛、三浦哲郎等先後獲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