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歌德(1 / 2)

德國偉大的詩人、思想家

(1749年—1832年)

小傳

歌德一生的創作,代表了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上半葉德國文學的最高成就。

18世紀70年代德國興起“狂飆運動”,歌德是這一運動的代表人物。他的曆史劇《葛茲》和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是這一運動中出現的最優秀的作品。

1775年後,歌德曾在魏瑪宮廷中服務十年,中止了文學創作。

1786年意大利之行後,又開始了所謂的古典主義時期,他與席勒一起,把德國民族古典文學推向了繁榮階段。

歌德晚年所寫的小說《威廉·邁斯特》和詩劇《浮士德》,代表了德國古典文學的最高成就。

代表作品

《少年維特之煩惱》(書信體小說)

《普羅米修斯》(戲劇)

《歌手》(敘事詩)

《詩與真》(自傳)

《威廉·邁斯特》(長篇小說)

童年

center受到良好教育的童年

歌德誕生在萊茵河畔的法蘭克福,他的父親很富有,歌德就是在一條叫做盧酒的街道上的一所高大寬敞的住宅裏成長起來。

住宅裏有一個很大的圖書館,有搜集成套的礦物標本,有整套的版畫。

詩人的父親是個法學家,他親自監督兒子的教育,他擬訂的教育計劃裏包括各類自然科學和繪畫、音樂、體育(騎馬術、擊劍術等)。

未來的詩人歌德研究了好幾種外國語言,在一篇早期的習作中,他描寫的人物用六國語言彼此進行通信。

從童年開始,歌德在鑽研知識上,就表現出了頑強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創作準備

center“狂飆”天才和魏瑪公國的大臣

1765年,歌德求學於萊比錫大學,一年後轉入施特拉斯堡大學,直至畢業。他攻讀的是法律專業,同時還研究醫學、哲學和文學。

1770年,歌德在施特拉斯堡認識了“狂飆運動”中的傑出活動家約·戈·海岱爾,並與赫爾德爾一起領導這個青年人的團體。這些青年人——用這一運動的代表人物的話來說——都是所謂的狂飆天才。“狂飆運動”的發起者是18世紀70年代先進的城市青年,他們對德國封建腐敗的政府進行抗議。他們雖沒有明確的綱領,但反封建的旗幟是鮮明的。

歌德對民間的詩歌有著強烈的興趣,專門研究了本民族文化史中的重要文獻。青年時期,歌德的抒情作品中,洋溢著對現實中真實情況的生動感悟。他在《湖上》的詩中寫道:“心靈啊,拋棄您對往昔的追戀,讓生活和激情來把您霸占吧!”傳達出因遊湖而獲得的歡樂感覺。

歌德認為,德國詩文中缺少內容,特別是民族的內容,因此,他在尋求題材時,研究起了16世紀農民戰爭和宗教改革的那個時代,並於1771年寫出了曆史劇《葛茲·馮·別爾裏興根》。

葛茲是一個真誠、正直而不追求任何私利的人,他雖是一個騎士、貴族,但起義的農民都推選他做領袖。

但這是一個悲劇,因為葛茲在反對王公的暴政時,竭力想恢複中世紀那個帝國(指公元962年鄂圖一世在德國組成的神聖羅馬帝國)。

《葛茲》是德國的第一部戲劇,作者真實地再現了那個時代的氛圍,把人民表現為推動曆史的動力。

在歌德的生活道路上,還有兩個重大事件值得一提:

一是他曾應魏瑪公爵的邀請,到這個小小的公國當過樞密院大臣,執掌財政、林業、教育和一支六百人的軍隊。其動機一方麵可能是由於歌德竭力想從事一些實際工作和施展自己多方麵的才華;另一方麵則是由於“狂飆運動”趨於消沉以後,歌德不免產生了某些失望的情緒。他放棄了《普羅米修斯》和《葛茲》中的反抗精神,時而彈奏出妥協的調子,但即使如此,他的啟蒙運動和反封建立場並沒有改變,如他在1782年寫的《歌手》這首敘事詩中描寫了一個詩人的形象,這個詩人摒棄一切汙穢的情欲,拒絕世上一切不義之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