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學科建設發展與規劃(1)(1 / 3)

“十二五”時期學科建設的形勢與任務

學科建設是高等學校建設與發展的核心任務,研究生教育是學校的辦學水平與辦學特色的重要體現。“十二五”是重慶師範大學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是為創建“特色鮮明、西部前列、國內有重要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師範大學”提升實力、夯實基礎的關鍵時期。

一、“十二五”發展麵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優先發展教育的國家宏觀政策

黨中央、國務院站在曆史的高度,麵對當今世界的發展態勢和激烈的國際競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部署,國家先後製定了中長期科技、教育和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對新曆史階段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做出的具體部署。進一步明確了教育在國際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將加快教育發展視為轉化人口大國為人力資源強國的根本途徑,把科技進步、自主創新作為轉變發展方式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這從國家政策層麵為學校學科發展、科技跨越和研究生教育發展提供了契機。

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來看,重慶正處在快速發展期,落實“314”部署、國發3號文件精神,城鄉統籌發展,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建設現代產業體係,建設長江上遊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成為西部增長極,率先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將是重慶市當前以及今後一定時期的重要發展任務。這既為學校學科建設、科技創新和高層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同時也為優勢學科爭取外部資源,促進自我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也為學校拓展、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進一步調整優化學科布局結構提供了多角度的切入點。

學校在長期辦學積累基礎上,自2003年更名升格為師範大學以來,不失時機地調整發展思路,努力實現戰略轉型,形成了理念先進、符合學校實際的“四個堅持”辦學思路,初步建立了門類較為齊全,特色比較鮮明的學科體係和研究生教育體係,創建了結構比較合理、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師隊伍,建成了環境優美、設備設施先進、具有獨特區位優勢、辦學條件優越的大學城新校區,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成績優秀,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學校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學校已有的各種資源的積累為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創建“特色鮮明、西部前列、國內有重要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師範大學”提供了較雄厚的發展基礎。

(二)國家審核政策調整的挑戰

國家從進一步提升我國高校的學科水平、增強自出創新能力,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建設世界研究生教育強國出發,對學位授權審核製度進行改革、將以前授權單位兩年審核一輪改為立項建設加驗收的方式,本輪博士授權單位立項建設周期到2015 年結束。同時,對授權學科的審核由過去一、二級學科同步受理申報改為按一級學科申報和審核;對學科目錄進行修訂,一級學科國家製定,二級學科單位自設,在一級學科下充分利用資源培養研究生;在學位授權審核權限管理上加強地方政府統籌。我們需要學習、理解國家政策,對學校原有規劃方案和建設策略進行調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難度。同時,學位授權審核的地方統籌,一定程度上縮小了高校間相互競爭的空間格局,加之學校間學科設置雷同等因素,必然進一步加劇我市高校之間在有限空間中的競爭強度。

二、“十二五”學科發展的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培養高素質人才,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為使命,服務教育發展特別是基礎教育為己任,強化學科建設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互動結合,進一步融入西部大開發建設,按照“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全麵提高,扶優扶強、重點突破、形成特色”的學科建設總原則,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整合學科資源,進一步完善以人文社會科學、理學、教育學學科群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體係,全麵提升學科實力,進一步加快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發展,為競爭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創造條件,為將重慶師範大學建成特色鮮明、西部前列、國內有重要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師範大學奠定學科基礎。

(二)發展目標

通過合理配置資源,優化學科結構和研究生教育結構,形成“麵向社會、結構合理、方向明確、重點突出、特色鮮明”協調發展的學科體係,全麵提升學校的學科實力與研究生教育發展水平。到2015年,學校整體實力和相關學科指標達到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的水平。重點建設的優勢學科要實現突破性進展,相關指標符合博士學位授權學科的要求,整體水平處於市內乃至西部地區領先水平,部分學科方向達到全部領先水平;加強建設的傳統學科要異峰突起,爭取成為市級重點學科,相關指標基本達到博士學位授權學科的要求;扶植發展的學科要努力跨越,爭取接近市級重點學科水平;拓展、培育新學科增長點取得較大進展;在校研究生總規模達到在校本科生規模的12%~15%,培養質量和就業率處於西部同類高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