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1 / 2)

我主編的枟職業禮儀枠教材,2013年8月獲教育部“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選題立項,2014 年6 月被教育部評為“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本教材在內容設計上力圖體現以下特色。

為了適應日益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需要,教材內容根據教育部職業教育改革的新精神進行設計,教材名稱與教育部確定的“職業禮儀”課程名稱相一致。除了供中高職和本科職業院校文秘類專業使用之外,其他專業開設“職業禮儀”課程時也可以使用。

枟職業禮儀枠從我國中高職院校和本科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需要出發,設計了與“職業禮儀”有關的五個單元:第一單元職業禮儀原理;第二單元職業形象塑造;第三單元基本職業禮儀;第四單元職業禮儀的延展;第五單元境外職業禮儀。教材緊扣禮儀的職業性特點,運用語言學中的副語言理論闡述職業禮儀原理。介紹基本職業禮儀時,以中國優秀傳統為根基。境外禮儀的介紹注重跨文化差異。職業禮儀的延展,通過三個專題,拓展知識視野。教材以一個學期十八周的教學時限為依據,設計了十七章,預留適當空間,利於課堂教學的靈活安排。

我一直堅持認為,教材編寫必須有相關科研成果做支撐。“禮儀”的基礎理論來源於語言學中的“副語言”。“副語言”用於社交場合稱為“社交禮儀”,相對於職業需求稱為“職業禮儀”,用於課堂教學稱為“教態”。職業禮儀是副語言理論在職業交際場合的具體運用。筆者多年從事副語言研究並取得以下主要成果。

1996年,遼寧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曲彥斌先生組織編寫出版了枟中國民俗語言學枠(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年4月版) ,筆者撰寫了第六章、第七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其中的第六章為“副語言習俗”。

1997年,筆者出版個人專著枟性別與語言枠(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版,1997 年10 月第1次印刷;1998 年4月第2次印刷;2000年10月獲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8年10月獲南通市政府第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書中第五章為“男女體態語言差異”。

2001年,筆者出版個人專著枟漢語語用學探索枠(中國文聯出版社2001年1月版;2003年12月獲南通市第六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書中第六章為“副語言與人際溝通”。

2007年,筆者出版個人專著枟從言談舉止捕捉交際信息枠(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6年11月版,2007年3月第1次印刷)。該書研究了23個問題,其中有10個問題是關於副語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