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大學畢業時給同學留言這樣寫道:“我尊敬那些有個性的人,沒有個性的生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我討厭把自己的個性消融到芸芸眾生的麻木中。”
這是寫給一位許多同學認為他很古怪,個性孤獨任性的同學的。或許,這個意見並不為所有人接受。但我仍堅持我的看法,或許,這也算堅持自己的個性?
許多人這樣問:“不容易與人相處是否由於修養不夠所致?看這方麵的書是否有用處?我們是否應該隨俗一點?”
我們都是年輕人,正是極易流露個性的時候。年輕人沒棱沒角,沒有個性未免太可悲,所謂的“少年老成”實質上是令人可憐的,他似乎沒有年輕過。仔細觀察那些“小老頭”就會發現他們一定是遭遇過不幸,一定受到過他這個年齡不該受到的困難挫折,讓他們過早成熟了起來。
隻有隨處流露自己的個性,不肯曲意隨和的年輕人才是真正可愛的年輕人。我一向喜歡見棱見角,而不欣賞圓滑老成,那些以世故的手段去接人待物是我從心裏討厭的。
我認為,隻要你不故意去侵犯別人,你的獨來獨往的個性是一個可愛的個性。
修養的書雖然應當看,而且看了之後也確實會有益處,但那好處也正如我們吃飯一樣,吃下去不會馬上長肉,而要慢慢地經過自然而然的消化吸收之後,才可以在你身上發生影響,才能有益於你的待人接物。
而且,在基本上來說,所謂處世和修養,目的並不是要我們改造自己去使別人來喜歡我們,而是教我們知道怎樣去認識自己看重自己,和怎樣在環境不能盡如己意時,有以自處。因為事實上,我們不能希望每一個人都喜歡我們,人們因為個性習慣不同,也不可能和任何人都相處得來。
一個懂得處世之道的所謂有修養的人,也無非是一個懂得和談得來的人多談,和談不來的人保持一個和平淡遠的距離的人;他不為對方對自己不友好而不高興,也不勉強自己去迎合別人。
當有了性情相投的朋友時,可以盡興暢談,當沒有相投的朋友時,也不必覺得寂寞;因為那不一定是你的錯。
而事實上,一個人做到了這種“對友情聽其自然”的地步,他自然就會有一種超然瀟灑的神情,形之於外,這種神情卻正是一種使人仰慕敬愛的神情,那時,別人自會接近你,以能和你接近為榮;那時,選擇朋友之權就確實操縱在你的手中了。
因此,我奉勸各位希望知道“處世交友”之道的青年朋友們:你如喜歡朋友,就先要喜歡你自己,喜歡你自己的個性;但你更要寬容別人,和尊重別人的個性。
當你喜歡你自己的時候,你就不會覺得自卑,當你寬容別人的時候,你就不會感到自己和別人站在敵對的地位。能有這種感覺時,你即使仍然沒有很多的朋友,你也一樣會覺得滿意和心安理得了。
同樣,你不要以為在你的朋友之中,你比較不受人注意,就是你不如一切人。也許,你有比其他人有更豐富的內在,當你一旦把你的美展示出來之後,將使許多人為之羨慕。
當然,你也許又會很謙虛地說,你的內在也不怎樣。而假如你真是這樣的話,你就正可以趁此時機,多在內在方麵下一點工夫,你會由這一方麵得到一生受用不盡的好處,那比一個吸引人的外表更能使你不平凡。
青年朋友們!我希望你像我一樣喜歡自己的個性。你雖然也許不像春天的花朵那樣芳菲引人,可是你一定有屬於你自己的內在的氣質。你隻要耐心地找出自己個性中的美點來,你就可以慢慢相信,世上的人們,有人喜歡濃桃豔李,也有更多的人喜歡水仙或寒梅。你如要長遠維持你自己特有的芬芳,你就不必隨俗浮沉。
十一、放棄已過去的東西
錯誤、挫折、失誤、苦難,是生命的一部分,何必去哀傷那些已過去的東西。
我們總會有許多錯誤和過失,我們便總會有許多失落。假如因為這些錯誤和過失而後悔,以致折磨自己,我們就不必生活在世界上了,因為我們的錯誤太多了,我們所走過來的路,就是鋪滿錯誤的路,錯誤和過失隻是一種失落,我們必須學會原諒自己。
有人這樣說過:“隻要不失去生命,便有重新開始的勇氣。”是真正的失落者,便有千百次無悔的追尋。
在破碎中追尋統一。在分裂中迫尋和諧。在陌生中追尋理解。在冷漠中追尋溫暖。在花言巧語中追尋真誠。在會心的微笑中追尋愛情。去追尋那真正屬於你自己的一切。
把失落串結成花環,把錯誤和失敗串結成花環,掛在心的祭壇上。
真正的失落者,並不一無所有。那失去的歲月,那失去的真情,都會是你無形的財富。它們將教會你不再流淚。教會你重新抉擇。重新醒悟。
失落得越多,醒悟得越快。
風雨總有停的時候,雲總有散去的時候,那雨過天晴的陽光照亮你的前行之路,你是否有欣喜?有激動?回味以往你會知道,就是太多的錯誤和失敗鋪就了今天的光明前景,這時你定會有“頓悟”的感覺。
英國諺語說:“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而許多的人們總是無法麵對那些錯誤和失敗。
一次,我去看望一位朋友,正碰上他在對妻子大聲咒罵自己:“我真沒有用!真糊塗!真混蛋!我為什麼就不能小心些呢?”痛苦後悔之狀令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