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設計者的智慧(2 / 2)

類似這樣的小說,在葆國其他小說裏也經常出現。通過對這些小說的解讀,可以看出葆國對傳統文學的吸收和傳承。很明顯,葆國的這類小說受到蒲鬆齡《聊齋誌異》影響很深,甚至有類似於模仿的痕跡,又高於一般的模仿。也就是說,葆國確實有一種蒲鬆齡情節,內心也渴望一種人鬼狐豔遇的出現,而這種幻美的感覺其實也正是作家所需要的。日本的川端康成也在潛意識中影響葆國的創作。

當然,設計不是目的隻是手段。高明的小說家在設計主人翁命運的同時,還會挖掘出人性的本能和人類生存的密碼,同時讓讀者有一種砰然心動的感覺,甚至受到了震撼,仿佛找到了生命的曙光,又好像抓到虛空一樣。何葆國就是這樣一個命運的設計者,不過,他在設計主人翁命運的同時,有可能也已設計了自己。

另外,以筆者之見,出色的小小說作家還應該像高明的老中醫一樣,學會“望聞問切”,望就是觀察生活,聞就是傾聽民聲,問就是查出真相,切就是切入要害。如果小小說作家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就不愧為“作家”二字了。

很顯然,何葆國的小小說創作,已經達到並超越了這個層次。譬如他在《命運敲門聲》裏就發揮了做到了這一點。從表麵上看,作家筆下的主人翁隻是一個對文學癡心妄想的小青年,實際上通過作家“望聞問切”後發現,這位小青年是得了一種文學“青春病”,但作家並不滿足於點到為止,他的“不耐煩”其實是對其命運的某種必然和不必然的擔憂,但他將主人翁的命運交還給了讀者。

讀何葆國的小小說,還有一個很強烈的感覺,那就是他自己其實也是一個命運“敲門者”。在何葆國的內心深處,有一種韌性,那就是不服輸,也不相信命運,他相信,人隻要肯努力,認定一個方向,那麼,要改變命運也不是不可能的。不過,進一步分析還會發現,其實他也是宿命感很強的人,認為一個人能做什麼事情其實也都是“定數”的,這一點從他的“不耐煩”中也可以看出端倪。

當然,作為命運設計者的何葆國,其智慧絕不會停留在“不耐煩”中,他還會繼續尋找那把破解人類生存密碼的鑰匙。或許,這把鑰匙就放在每個人的口袋中,隻是一直找不到而已,果真如此,請看何葆國的小小說吧,或許,在某個瞬間,你就會從中獲得某種啟悟,這就是文學的力量和魅力乃至希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