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的上海與冷漠的大學
楊元元走了!
這個湖北籍的女孩、上海海事大學09級公費研究生,不久前在學校宿舍衛生間內用毛巾上吊自殺。據悉,這個自幼喪父、家庭貧困的女孩,在多次請求學校允許其相依為命的老母親與其同寢共住的願望一再遭拒後,在母親被宿舍管理員數次責難、被校方多次驅趕之後,在她看透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感歎“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卻為何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之後,她選擇了在這個寒冷的冬天,以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自殺一瞬間,身後事唏噓。逝者已去,亡靈安息,我們不忍對亡者不敬,而苛責其脆弱和避世的心境、行為。我隻是難以理解:為什麼一所公立的知名大學,卻不能幫助一個貧困的學子照顧她年邁孤苦的母親?上海之大,卻安置不下一位老母親簡陋的小床!上海海事大學之大,卻容不下一個本校學子可憐得近乎廉價的乞求!
同在一江之上、千裏之隔的湖北,近年就湧現出了多起大學生帶母(帶父)上學而得到學校理解、禮遇,甚至受到學校和社會大力表彰的典型事例:
廣西籍的武漢大學學生黃來女,在帶父上學的艱難幾年裏,學校給了她莫大的幫助。黃來女自己說,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就是溫暖的家,老師們就是她的家人,同學就是她的兄弟姐妹;本省雲夢籍的隨州職院學生彭軍,當他“背著病父上學”的消息在校園內傳開時,學院和係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去看望他的父親,詢問他們的生活狀況,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宿舍同學輪流幫著照顧他父親,班上同學們自發組織為他捐款……
在我們湖北,這經濟並不太發達的湖北,這樣的事例太多了。而在上海的周邊,在一些比上海和上海的大學經濟條件要差得多的地方,這樣的事例也層出不窮。
在上海北邊的山東,2006年,山東中醫藥大學女生侯俊娟帶著病重養母讀書,同時得到了同學、輔導員、老師、學校、當地醫院、養老院、自己老家的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在上海西邊的江蘇,2008年,南京師範大學女生呂達帶著盲母上學,學校在學生宿舍免費為呂母提供臨時住宿,免除呂達的學雜費,並通過助學金、勤工助學等方式解決呂達的生活費。社會各界也紛紛捐款獻愛心,母女倆南京“安家落戶”。在上海南邊的浙江,2008年,浙江麗水職業技術學院的女生楊曉麗背母上學,受到學校的大力支持和當地政府的大力表彰,並被推薦、當選為“2007年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
還有,還有……這樣的事例太多了。這些故事,常常讓我們心生溫暖,並對當事大學生表現出由衷的敬佩,對當事的大學和當地的政府、社會各界致以敬意和謝意。這些對社會有良好正向促進作用的個案,它們所形成的道德旗陣,獵獵飄揚,讓我們麵對冷漠和傲慢的世相時,可以生出更多的溫暖和信心。
可是,上海海大,你為“楊元元們”做了什麼?上海,你讓我們看到了什麼?!楊元元之死的個案,雖然並不代表全部,卻在這個冬天的冰冷裏,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海事大學這樣的上海高校讓人不敢恭維的價值取向和行為理念。同時,這也從一個側麵折射出上海這個中國最大的“經濟動物”,它讓人不堪的經濟、文化和道德生態。上海,你百裏繁華,高樓林立,卻讓我們看到的是你不時表現出的傲慢。上海海大,你巍巍學府,知識高地,卻讓我們看到了你滿目的冷漠。
成才先成人,百善孝為先。在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泱泱中華,孝老敬親是傳承百代的經典美德。被譽為象牙塔的大學,理所當然應該成為這種美德的傳播者、鼓勵者、踐行者。但這次研究生因貧自殺事件,卻在很大程度上毀滅了民眾對上海以及上海高校的希望和好感。
上海,上海海大,收起你的冷漠和傲慢,你應該謙恭一點,再謙恭一點。麵對道德的製高點,你應該距離道德的地平線近一點、低一點,為他做一點,再為她做一點。否則,你收獲的將不僅是我們的不屑,還有拋棄。
(200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