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疾病診斷與探索2(1 / 3)

黃熱病——可怕的地區性傳染病

黃熱病是一種發源於叢林,曾在美洲和非洲廣泛流傳的疾病。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惟一強製免疫的疾病,規定進入感染國或從感染國出境去非感染國時,必須出示黃熱病免疫接種證明。迄今為止,中國尚無黃熱病病例的報道,但因為中國的緯度、氣候狀態等與美國相似,因此也需要對該病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並作好預防工作。

什麼是黃熱病:症狀及傳染方式

黃熱病是由黃熱病病毒引起的、由蚊子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病毒嚴重侵犯肝、腎和心髒,其典型症狀有有發熱、頭痛、黃疸及腸胃出血。被帶毒蚊子叮咬後,感染者經過6~14天潛伏期便可發病。通常情況下,隻有15%的病人為重症,重症患者死亡率達20%~50%。

黃熱病病毒極不穩定,不耐熱,室溫下極易死亡,它具有嗜內髒和嗜神經的特性,可在猴腦、鼠腦、人羊膜的細胞中生長。

從流行病學的角度看,黃熱病發源於猴子,是有一種人畜共患病,最初以“猴子→蚊子→猴子”的模式傳播。當該疾病離開樹梢時,便開始以“非人類靈長類→蚊子→人類”進行傳播。

黃熱病共有過約150個名稱,因其發病時出黃疸,死者身上泛出微黃顏色而得名。其發病過程十分痛苦,開始時是寒顫和發燒,患者背痛、頭痛、四肢酸痛,之後會發生嘔吐,嘔吐物因胃出血而發黑,因此它又有“黑嘔病”之稱。一些幸運的患者會在3天後康複,並且獲得終生免疫力。而嚴重的患者其則在發燒和吐黑水的兩三天後,鼻子和牙床開始滲血,肝功能障礙,患者膚色會像得了黃疸病一樣發黃。之後會精神失常,隻有少數重症患者能康複,大多數患者會昏迷、驚厥和死亡。

黃熱病是盛夏的一種季節性疾病,隻在某些區域爆炸,但得一兩次後可獲終生免疫。因此,黃熱病也有“陌生人熱”、“水土病”、“愛國熱”等綽號。

黃熱病的起源:非洲說和美洲說

人們對黃熱病起源地問題,作了大量的研究。據考證,1495~1496年,伊斯帕尼奧拉島發生了西半球第一次有記錄的黃熱病,許多土著人和西班牙人死亡。有人推測,這種病源於非洲,是西班牙探險家哥倫布帶到了加勒比海地區。

也有一部分主張非洲說的學者指出,黃熱病是由於販奴傳入美洲的。但大多數黑奴到達美洲之前曾在非洲流行區生活,在登船之前就獲得了免疫力,而美洲的白人和土著則沒有免疫力,因此就造成了黃熱病在美洲的肆虐。

另一批人認為,黃熱病在哥倫布之前就已經在美洲存在著。有記載顯示:1495年,哥倫布想要將當地的印第安人當做奴隸,引發了一場戰爭。盡管他們征服了印第安人,但卻和印第安人一同染上了黃熱病。疫情迫使哥倫布在1496年搬家。1502年,另一名探險家率約2500名殖民者到達聖多明戈,但大多數人很快就死於黃熱病。因此,部分學者認為黃熱病起源於美洲,比非洲早一個多世紀。

還有一部分學者認為,已知最早的一次黃熱病流行應是1647年發生在巴巴多斯,此後兩年才傳往美洲其他地方。他們認為,黃熱病起源於中美洲,爾後才被引入非洲。

持非洲說觀點的人認為美洲暴發的那幾次疾病不一定是黃熱病,其理由是印第安人十分容易感染上,沒有免疫力;而且,美洲的猴子也很容易感染上黃熱病。相反,西非的人類和猴子對黃熱病卻已經具有免疫力。

史料記載,1778年西非塞內加爾河口一個島上,黃熱病在當時占領該島的英國軍隊中間突然暴發,迅速擴散至全島及周圍的鎮,導致93名歐洲白人感染,其中60人死亡。而當地黑人沒有一人染病,由此也可以看出黑人對黃熱病的免疫力。

黃熱病主要傳播地區在南美洲與中美洲北緯10度至南緯20度地區以及非洲北緯15度至南緯10度地區,屬於地方性流行病。但無論它起源於何處,隨著交通的發達及殖民活動,曆史上它成為一種流行病或、城市病,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黃熱病在美洲:席卷所有地方

西印度群島巴巴多斯於1647年暴發的黃熱病大流行,是美洲有記錄的最早流行,被稱為新的大瘟熱”。數月時間裏,便有5000多人死亡。後來的人們通過考證認為,這場黃熱病是隨著荷蘭商船從西非販賣黑奴傳入的。長期航行的密集船艙,為病毒傳播提供了很好的封閉環境,而巴巴多斯溫暖濕潤的氣候很適合那蚊子繁殖,導致疾病範圍不斷擴大。缺乏免疫力的白人和當地土著大量死去,據說,屍體多得令活著的人掩埋起來都很困難。

後來,黃熱病又隨著蚊子飛到聖基茨和瓜德魯普,以及地處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島、古巴的哈瓦那等地,讓居多原本繁華的居住點變得荒涼。1691年夏,巴巴多斯又暴發了一次黃熱病,駐紮在那的數千名英國人被傳染,同時殺死了當地所有上年紀的印第安人。

這以後的17世紀90年代,黃熱病反複席卷了加勒比海的大部分地區。1655年,牙買加爆發了一次黃熱病流行,造成至少1000名印第安人、數百名西班牙人和英國人死亡。當時的統計資料顯示,1655年黃熱病消退前,平均每周都有140名英軍死於該病。

據考證,古巴最早發生黃熱病應是1620年,爾後在1649年和1655年又發生過,數千居民因感染而喪命。1762年哈瓦那住有15000名英國人,其中有3000名水手和5000名士兵死於黃熱病。此後,直到1900年以前,古巴一直是黃熱病的流行中心。1901年,哈瓦那隻聽說有37個病例,1902年夏季已無病例發生。

1793年,法國難民把此病帶往北美大陸的費城。1794,大量英國士兵在黃熱病的襲擊下被埋在了太子港。1795年,英國派到海地的約4000名士兵,隻有1800人活到了來年。1796年,約13000名新到士兵中,僅5、6兩個月裏就有約1300人死於黃熱病。經常是早晨人還好好的,晚上就一命嗚呼,挖墳跟不上死亡的速度,不得不一個坑埋五具屍體。1802年,法國軍隊在海地也損失多達40000人。

中美洲的巴拿馬,在1882~1904年運河修建過程中也遭受了黃熱病的襲擊。法國工人最先受到襲擊,之後其他國家的工人也紛紛被感染,當時,巴拿馬被人稱為“白人的墓地”。

1668年,黃熱病向北美傳播,夏末秋初時抵達紐約城。這場“不尋常的疾病”造成紐約城在1668年9月份每天都有許多人死亡,紐約總督將9月裏的日子宣布為“恥辱日”。

此後,在18世紀的大半歲月裏,黃熱病又數次光顧紐約。

作為港口城市的費城也不能幸免,因與加勒比海地區之間的貿易活動頻繁,18世紀裏也經常暴發黃熱病。其中1793年那一次最為嚴重,也是美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黃熱病

整個18世紀,美國約有35座城市遭受過黃熱病的襲擊。到了19世紀,美國差不多每年都會爆發此病。1878年8月,密西西比中北部的小城格林納達,報務員每天發送有關黃熱病的電文,8月底,發報員本人也死了,死時手還緊按著發報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