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疾病診斷與探索5(3 / 3)

一項醫藥市場調查顯示,非洲隻占全球醫藥消費市場一成。世界各大藥廠處於利益的考慮,停止了昏睡病藥物的生產。一位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說:“人沒有消費能力,市場就拋棄他,付不起錢的人隻有去死,這種事情我實在聽得太多了。”

不過,也有一部分科學家從人道主義出發,仍在致力於這種疾病的研究。昏睡病也引起非洲各個政府的重視,各國紛紛采取措施預防此病,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願在不久的將來,非洲人們可以徹底擺脫昏睡病的噩夢。

結核病——奪去數億人生命的“白色瘟疫”

在18、19世紀的小說中,經常會描述到患有“癆病”的角色:臉色蒼白、咳血,慢慢消瘦直到死亡。這就是結核病,又稱為癆病和“白色瘟疫”。它是一種古老的傳染病,在曆史上有過很多次大的流行,至少奪去2億人的生命。我國著名文學家魯迅,民國名媛林徽因都是死於結核病。

結核病的曆史:十分悠久

結核病的曆史,可能跟人生誕生的曆史一樣久遠。最新的一項考古研究顯示:最早的肺結核患者也許可以追溯到50萬年以前。科學家在土耳其西部發現一塊直立人頭骨化石(直立人是早期人類的一個進化分支),根據分析,科學家認為這是一位15~40歲的男性。通過考察發現:他的頭骨內部有許多小傷痕,根據傷痕的位置和形狀,科學家判斷出這是肺結核感染了大腦周圍的腦膜組織所造成的。由此可見,此人生前曾受過肺結核的折磨。

1973年,科學家從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2100年前的女屍身上,發現左上肺有結核病灶。古埃及在發掘墳墓時,也發現有5具4500多年前的木乃伊上有結核鈣化灶。

在公元前的古希臘著作中,就有將結核病人搬遷到寺院或山區,讓他們喝鮮牛奶、加強營養的記載。

公元前7世紀美索不達米亞(今伊朗伊拉克一帶)的陶器上有這樣的記錄:病人頻繁咳出濃血,呼吸象吹笛子,手冰冷腳溫熱,很容易出汗……這是典型的結核病症。

我國最早的醫書,成書於公元前403~前211年《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有類似肺結核病晚期症狀的記載;生於公元前460~前377年的希臘醫學之父蘇波格拉底也描述過結核病,將其稱為“消耗病”。

在此後的歲月中,中國的許多醫書,《金匱要略》、《中藏經》、《諸病源候論》、《千金方》等都有關於結核病的描述。

1965年,法國學者Sylvius解剖了數具死於“消耗病”或“癆病”人的屍體,發現肺及其它器官的病變,根據其形狀將其命名為“結核”並延用至今。

認識結核病:症狀及起因

結核病其中80%發生在肺部,其他部位,包括淋巴、腦膜、腹膜、腸、皮膚、骨骼等都可能會感染結核,甚至還曾出現出生殖器感染結核的報道。例如,尋常性狼瘡是皮膚結核病、癆病是肺結核、波特式病是脊柱結核。一般說來,除肺結核外,其他的結核不具有傳染性。

結核的最後禍首如今已經被人們找了出來——結核杆菌。它是如何起源的?恐怕誰都無法知道。有人認為,這種病來自家畜,古人和家畜生活在一起,很可能是牛的結核杆菌傳播到人類。

結核是一種慢性病,其常見症狀有發熱、咳血、麵色蒼白、消瘦等。結核被稱為白色瘟疫,就是指患者蒼白的臉色,同時把它與黑死病區分開。

在現代,人們還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結核病與艾滋病雙重流行。如今,結核病已成為艾滋病的主要致死因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染上結核的可能性,是沒有感染艾滋病毒的人的30倍。

結核病的危害:全世界造成數億人的死亡

在人類早期的醫書中,沒有記錄當時結核病到底死了多少人。1734年,倫敦的一本“男人雜誌”記載:1733年倫敦共死亡17630人,其中“消耗病”(就是結核病)造成4139人死亡,比例達到近24%,其後是天花,在這些死亡人數中,小於5歲的孩子占到了77%。

但19世紀,結核病在歐洲和北美大肆流行,死亡不計其數,人們將它稱之為“巨大的白色瘟疫”,大多數人都曾因這種疾病失去親人或朋友。據統計,從1815年到1915年,20~60歲的成年人中,肺結核死亡率達97%。1904年,美國死於結核病的人數達到24萬。在20世紀初,全球每年因患結核病死亡的人數超過200萬。

許多名人,包括肖邦、拜倫、卡夫卡、雪萊、席勒、勃朗寧、勞倫斯、小仲馬、鬱達夫、魯迅等都患有肺結核。結核病的流行在文學藝術作用中也有生動的體現,在西方作品中,淑女們常被描寫為纖弱、說話聲音微弱、容易昏倒、咳嗽。據說,當時男士們穿的高領衣服,是為了隱藏頸部的結核。《紅樓夢》中就有17人患有結核病症狀,最典型的是林黛玉死於肺結核。

結核病的流行:三個曆史時期

許多學者將結核病的流行曆史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1882年結核菌發現以前,此期間,人們對結核病缺乏認識,死亡率極高,被稱之為“白色瘟疫”。

第二時期是1882年~1945年,即鏈黴素沒有廣泛應用之前。這一時期,明確了傳染源和傳播途徑。

第三時期是1945年後,結核病進入現代化學療法的階段,其可以被治愈,流行呈加速下降趨勢。

漫長的治療之路:奇怪的“摸臉療法”

在抗生素沒有發明以前,結核病的治療方法可以說是千奇百怪。

我國古代醫書《十藥神書》按照不同的症狀,分別用止血劑,止咳劑、祛痰劑、補養劑等進行治療。

古羅馬人認為結核病人泡人尿澡,喝大象的血,吃狼的肝;古阿拉伯人認為喝驢奶,吃螃蟹殼的粉末對此病有效;古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說這個病是“邪惡的空氣”所造成的,所以人們認為可以通過新鮮空氣治療此病。

中世紀的歐洲處於封建神學統治的黑暗時期,人們認為疾病多是人自身的罪孽造成的,是上帝的懲罰。因為國王自稱受命於天,所以人們認為國王有義務把結核治好。

為了響應這一民意,1042年~1066年,英國國王愛德華開始充當起了醫生,定期“摸臉治病”。有人描述了這一場景:查理二世來到了倫敦,這天是他的生日,2萬名騎士和步兵帶著武器歡呼著,到處都是鮮花和美酒,鍾聲回蕩,街邊到處都是人。國王坐在花叢中,病人被帶到國王前麵跪下,國王用雙手撫摸病人的兩頰,然後牧師從國王手中接過掛著金幣的白絲帶掛在病人的脖子上,再為病人禱告。結束時,仆人端來水為國王洗手用。

據說,這位查理二世觸摸過的病人有10萬之多。伊麗莎白女王時代,這個方法被沿用,病人還得宣誓。1688年,威廉國王認為這事很荒謬,因此拒絕再為病人摸臉,人們罵他太殘忍,他隻好觸摸病人,並對他說:“願上帝帶給你健康和更多的理性”。法國人路易十六在登上王位那天,共觸摸了2400名病人,據說其中隻有5例有好轉的跡象。

《茶花女》中,有用放血療法來治療此病的描述。在魯迅筆下,更是有用人血饅頭來治療此病的荒唐舉動。但這些都無濟與事。

直到1882年,科霍發現了結核杆菌,才揭開了此病的傳染源,19世紀30年代,青黴素的發明對治療此病有一定的療效。直到鏈黴素的發明,人們才找到了此病的有效治療藥物。

如今,人們普遍用化學和生物製劑的相結合的方法來治療此病,即化學療法。我國采用短程督導化學療法,即在治療開始時頭3個月,聯合應用4~5種抗結核藥,以盡快殺滅病菌,然後再做強化治療。

結核病的現狀:有回升之勢

20世紀90年代,由於人們放鬆了對結核病的警惕,加上耐藥性現象的增多,全球結核病疫情有回升的跡象。據世衛組織報道,目前全球有近1/3的人已感染結核杆菌,全球有活動性肺結核病人約17.22萬,每年新發結核病人超過700萬,每年大約有300萬人死於結核病。從1993至1996年,全世界結核病例增加13%。死於結核病的人數比死於瘧疾和艾滋病的總和還多。

我國的活動性肺結核病人數居世界第2位,形勢十分嚴峻。全國約5.5億人受到了結核菌感染,每年因結核病死亡13萬人,為各種其他傳染病和寄生蟲病死亡總和的2倍,其中農村比城市嚴重。防治結核病實在是一件迫在眉睫的重要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