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蟲病——仍在肆虐的寄生蟲病
血吸蟲病發現的曆史距今僅有100多年,它是因血吸蟲寄生於人體所引起的疾病。它是一種地方性疾病,主要流行於亞、非、拉美的73個國家。在我國長江流域的幾個省市,此病仍嚴重存在。
認識血吸蟲病:症狀及傳播
“血吸蟲病”,光聽名字就挺嚇人的。它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病呢?病俗稱“大肚子病”,它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病和寄生蟲病。血吸蟲的蟲卵一般是從人或哺乳動物的糞便中排出的,它在水中孵出毛蚴,鑽入釘螺體內發育,再進入水中。人和家畜接觸含有血吸蟲的水,尾蚴很快鑽入皮膚,就可能患病,4~10月是此病的高發季節。
由於這種蟲卵很小,人們一般不易察覺。血吸蟲病分急性、慢性和晚期三種。大量感染則有可能爆發急性血吸蟲病,以發熱和腹瀉為主要特征,發病迅猛,可能在短期內發展成晚期或導致死亡。在吡喹酮應用以前,病死率可高達20.7%,如及時使用吡喹酮,病死率可降為零。慢性血吸蟲病一般發展較慢,及時治療可得到有效控製,但如果不加注意,就很容易進入晚期。晚期血吸蟲病一般表現為肝硬化、腹水、巨脾、侏儒等,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見的並發症,50%以上的患者死於此症,肝昏迷也是晚期血吸蟲病的一種嚴重並發症,死亡率70%左右。
血吸蟲進入人體最長需10秒時間,如果沾有一點疫水迅速擦幹,能避免染病。從接觸疫水到發病一般有40天左右的潛伏期,最短14天,最長84天。
分布和傳播:主要在亞非南美洲
血吸蟲病主要有埃及血吸蟲、曼氏血吸蟲、日本血吸蟲三種。埃及血吸蟲由Bilharz於1851年在埃及的古屍木乃伊中首次發現。最初流行於尼羅河上遊,現已擴散至大部分非洲國家。包括蘇丹、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毛裏求斯、尼日利亞、安哥拉、摩洛哥以及中非的大部分國家都有此病。此外,塞浦路斯、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伊朗及印度孟買也有過流行。
曼氏血吸蟲是Bilharz於1852年在埃及的屍檢中發現的。它廣泛流行於非洲尼羅河地區,包括埃及、蘇丹、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坦桑尼亞、莫桑比克、津巴布韋、讚比亞、剛果等,以及南美洲巴西、加勒比海等國,亞洲阿拉伯半島也發現過。
日本血吸蟲病目前主要流行於中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地,是所有血吸蟲病中危害最大、最嚴重的一種。此外還有間插血吸蟲和湄公血吸蟲。
血吸蟲病在我國:長江流域5省是重災區
1972年,我國在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古屍,以及1975年在湖北江陵鳳凰山出土的古屍中,都發現了完好的血吸蟲蟲卵,經過證明這兩具屍體是西漢時期的,距今已有2100多年。
我國有史可查的最早的一例血吸蟲病發生於1905年,這位病人來自湖南常德周家店,美國旅華醫生詳細記錄了病狀:一日腹痛數次,繼之便血,一天平均4次大便,顯微鏡下見到有鞭蟲卵……經過調查,發現為日本血吸蟲病。
到解放初期,全國有1/5的人口受到血吸蟲病威脅,血吸蟲病因此被稱為“瘟神”。其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個省區,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是重災區。
20世紀50年代,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千軍萬馬送瘟神”活動,血吸蟲病得到了有效的控製。毛澤東在1958年所做的詩《送瘟神》中即有“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的句子。
但實際上,血吸蟲病在湖北從來都沒有真正絕跡過,近些年來還有卷土重來之勢。據2002年全國血吸蟲病調查統計,我國現有病人約81萬。
血吸蟲病的現狀、預防及治療
全世界約有2億人感染血吸蟲,其中大多數感染者生活在非洲。在這些人中,1.2億人有該病的症狀,其中2000萬人具有嚴重後果,其中大量是14歲以下的兒童。據估計,全世界有6.5億人生活在血吸蟲流行地區。
過去,人們曾采取化療的方法治療此病,但代價太大。目前,吡喹酮是唯一可用於有效治療此病且副作用較小的藥物,費用也較低。
一旦染上血吸蟲病,將給病人及家庭帶來巨大痛苦。此病極難痊愈,因此要以預防為主,主要措施有:
(1)消滅螺,改水改廁,防止糞便汙染水源。
(2)不在有釘螺的水域中遊泳、戲水、洗衣及生活用水。
(3)農業灌溉用水時,要加強防護,穿戴防護用品。
(4)接觸可疑的水源後要即使去當時血吸蟲病防治機構檢查和治療。
西班牙流感——1918年的那場重大浩劫
流行性感冒在今天是一種常見疾病,它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一種全身性不適,不同於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普通感冒(鼻感冒)。一般說來,除了它的一些變種(例如現在經常可以在報端上看到的禽流感),普通流感如今已經並不致命。但是在1918年,人類曆史上曾有過一次最重大的大規模流感爆發,俗稱“西班牙流感”,死亡人口超過2000萬,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於戰爭的人數是850萬。從這個數據中我們可以看過,流感是比戰爭更可怕的殺手。
“西班牙流感”:首發於美國
“西班牙流感”並非起源於西班牙,資料表明,這場人類曆史場最慘重的流感最早出現在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1918年3月11日,一位士兵在午餐前出現發燒、嗓子疼和頭疼的症狀,醫生並不在意,以為隻是普通的小感冒。然而,另人始料不及的是,沒過幾個小時,就有100多名士兵出現了相似症狀。又過了短短幾天,這個軍營裏患“感冒”的人已超過500人。隨後,此病迅速蔓延到美國各地,但在初期似乎並不是太嚴重。不久,美軍借道西班牙進入歐洲戰場。流感也被傳到了西班牙,隨後傳遍歐洲各國。到了春末夏初,疫情居然出現了好轉,人們以為安全了。
然而,就在就在幾個月後,也就是1918年9月之後,它又突然再度光臨,並且這一次來勢凶猛,病毒似乎還有變異,比前幾個月更為猖獗,人感染患病後3天便死亡。在短短的時間內,西班牙就死了800萬人以上,震驚全世界,“西班牙流感”也因此而得名。也有人認為,當時由於戰爭需要,各國都封鎖消息,隻有作為中立國的西班牙將疫情如實公布,導致人們誤認為這次流感源於西班牙,並將其稱為“西班牙流感”。此次病毒還波及東南亞、日本、中國以及加勒比海大部分地區,染病者不計其數。
存留於曆史中的恐怖記憶
此次西班牙病毒波及麵之廣,速度之快,死亡人數之多,超過曆史上的任何一次瘟疫。西班牙死亡800萬人,連國王也未能幸免。美國死亡50萬,僅10月10日這一年,費城就死了759人。印度孟買死亡700萬,北歐因紐特人遭受滅頂之災,一個80人的小村莊就死了73人。英國死了20萬人,國王喬治五世也不幸死去。
在瘟疫的襲擊下,不少政府部門被迫關門,電車停運,學校、歌舞劇院、電影院遊泳池和保齡球館空無一人。許多國家屍體堆成了山,掘墓工人來不及挖坑,棺木不夠,用毯子包裹屍體草草下葬。
有記錄顯示,美國費城,10月份死了13000人,大白天滿街都是出殯的人,許多屍體無人認領,穿行的車輛呼喚活人走出家門,去認領親人的遺體。一名澳大利亞婦女回憶:3小時內,就有26支送葬隊伍經過她家門口。在巴西裏約熱內盧,有人一邊等班車一邊倒地死去。南非的一輛電車,在不到3公裏的路上,就有6個人死在車上。口罩是必備之物,據說在美國,衛生官員開槍打死了一個不願戴口罩的男子。
人們生活在恐懼之中,見麵也不打招呼,看都不敢看。芝加哥的一名工人在極度恐慌中用刀片殺死了一家5口。
英國海軍在5月間大半時間沒法打仗,美軍將軍麥克阿瑟也被流感折磨得奄奄一息,德軍也飽受流感打擊,盟國紛紛散夥。有人甚至認為,一戰是因為流感而終結的。
流感也波及到中國,當時的報界稱之為“骨痛病”、“五日瘟”。從1918年3月起,流感從廣州到東北,從上海到四川,蔓延全國。哈爾濱40%的人感染;溫州有10%的病人死於流感,台灣患病80萬人,死亡25000人。
可怕的“西班牙病毒”:西班牙女王
今天,許多人對1918年的那場西班牙流感大爆發並不了解,甚至沒有聽說過。但在當時,帶給人們的噩夢和恐懼卻是空前的。那時正值一戰結束,飽受戰爭之苦的人們滿以為從此可以過上和平寧靜的生活。就是此時,“西班牙流感”降臨了,人們發現它比戰爭更可怕。數千萬的人患病,其中隻有20%病情較輕,可以完全康複;剩下的病人大都會出現高燒、神誌不清的症狀,幾小時後呼吸急促,超過一半的人最後窒息而死。有人認為,“西班牙流感”的危害甚至超過了中世紀歐洲爆發的鼠疫,與現在的艾滋病相當)(全球大約有7000萬人感染艾滋病,2000萬人死亡)。確切地講,是比艾滋病更可怕,因為西班牙流感殺死2000萬人僅僅隻用了幾個月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