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醫學治療與探索3(1 / 3)

注射器——有用的“壞家夥”

現在的我們,生病了打針、掛鹽水,是很平常的事。去醫院時,也經常可以聽到小孩子因為害怕打針而哇哇大哭的現象。但是,你知道是誰發明了“注射器”這個恐怖的家夥嗎?你知道“打針”這種治療方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曆史:最早的注射器是灌腸器

公元前2500年,埃及人就已經懂得利用清洗結腸來治療某些疾病。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也記錄過使用清洗結腸來治療發熱的案例。清洗結腸,就要用到灌腸器。據說,埃及人灌腸的理論,可能是從朱鷺學來的。這是一種被埃及人視為神鳥的家夥,它為了對付便秘,常常自行灌腸。所使用的灌腸器,就是它的長嘴巴。

非洲也有潔腸之說,采用用羊角插入,但沒有液體壓力,有很大的局限性。

我國漢代醫學家張仲景在他傳世名作《傷寒論》(寫於公元219年)中寫道:將大豬膽一枚和瀉藥陳醋少許,用灌腸器灌入肛門內,過一會,對方就會大便,拉出有毒的物質,病就好了,這種方法非常有用。不過,他所說的“灌腸器”,不過是小竹管罷了,但這種小竹管就是灌腸器的雛形。

後來,西方也有許多醫生試圖將藥物送到人的體內。中世紀時,人們就嚐試過木鉤子、柳葉刀等,企圖刺穿皮膚將藥物送入體內。

17世紀60年代,德國出現了靜脈輸液的專著。有少數醫生曾試著用動物膀胱製成靜脈輸液管,再用中空的樹枝插入人體,嚐試輸血。但這種方法容易導致發炎,引起許多並發症。1670年,巴黎議會禁止輸血。

發明:從金屬到玻璃

早在15世紀,意大利人卡蒂內爾就設想,能用一種推進器將藥液注入人體中,這是人們對注射器最早的科學假設。17世紀,美國人雷恩根據他的假設,用羽毛管做穿刺針,用狗膀胱做針管,並在人身上實驗。但這種笨拙的“注射器”畢竟使用不便,紮進人體難度係數大,狗膀胱也不是那麼好找,所以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1774~1792年,法國的一位外科軍醫阿貝爾設想製作出一種活塞式注射器,但卻未能成功。一般說來,法國的普拉沃茲是注射器的發明者,1853年,他用白銀製作了人類最早的活塞注射器,容量隻有1毫升,並有一根有螺紋的活塞棒。其實,針頭早就由愛爾蘭醫生賴恩發明出來了,但也沒得到推廣。1853年,蘇格蘭的亞曆山大?伍德才將針頭與普拉沃茲的針筒結合第一次組合到一起,形成了現代最早的注射器。

亞曆山大·伍德使用它向病人皮下注射嗎啡,來治療睡眠障礙。然而,她自己的妻子卻因為注射嗎啡過量而死去。為了便於衡量注射夜,幾年後,亞曆山大又為注射器的針管加上了刻度,並換上了更細的針頭。經過改良,注射器很快得到了廣泛應用。

後來,英國人弗格森率先使用玻璃注射器,透明度好,可以隨時看到注射藥物的情況。1869年,法國人呂易爾製造出第一個全玻璃的注射器,減少了注射時發生感染的危險性。此後人們用煮沸法消毒針頭,並把它磨得更尖。

發展:塑料注射器到一次性注射器

20世紀50年代時,注射器的生產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了。這時,美國BD公司應紅十字會要求,開發出玻璃製的一次性注射器。隨後研發出一整套無菌技術,奠定了整個一次性無菌醫療器具的基礎。

1956年,新西蘭醫生科林?默多克發明了一次性塑料注射器。與傳統的玻璃注射器相比,它不易損壞、便於運輸、造價低廉、易於回收、更安全,逐漸取代了傳統注射器。

展望:10年後打針不再疼

現在,針頭也被認為是傳染肝炎、艾滋病的主要途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已經要求所有醫院停用傳統鋼製針頭,加強安全性和對醫護人員的保護。人們開始試著研製一種更安全、更便宜、更方便的注射器。

注射所帶來的疼痛和感染,也是困繞人們的一大難題。許多人從小怕打針,原因都知道,會痛。人們正在試著改變這種狀況。科學家試圖開發一種“微針頭”,其直徑與人的毛發相當。因為很細,所以能夠顯著減輕疼痛甚至不再疼痛。

1998年,在英國研製出第一批“噴射注射器”,即不用針頭,而是以氦氣加壓,讓疫苗微粒直接穿過皮膚進入體內。

日本的一個醫生,也根據蚊蟲叮咬後的啟發,設計出了一款很細的針頭。他認為蚊子刺人吸血時不太痛,是因為它的刺很細。隻要把針頭做得足夠細,無痛注射就可能實現。

不過,這些注射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還不能得到廣泛推廣,世麵上最廣泛使用的注射器仍舊以一次性塑料注射器為主。

X光——19世紀末最偉大的發現

今天,X光、CT、核磁共振技術已經廣泛被運用於醫學領域,如今的我們,已經很難去想象,倘若沒有了這一切,我們會怎樣。那麼,你知道X射線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嗎?中國第一個使用X光機的人是誰?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起源:一種未知射線

19世紀末,歐洲的物理學家們都在研究真空放電現象和陰極射線,倫琴也是其中的一員。1895年11月8日,這是人類曆史上極其重要的一天。這天,倫琴一個人正在廢寢忘食地做實驗,他把門關得緊緊的,進行陰極射線的研究。在觀察陰極射線時,他突然發現:旁邊的熒光屏上,似乎也發出了一點藍白色的光。

這一反常現象引起了倫琴的注意:按說,陰極射線是不能通過玻璃管的,更何況,這個裝置是我自己精心準備的,絕對沒可能讓陰極射線漏出。這是怎麼回事呢?

倫琴於是把玻璃管用黑紙緊緊地蒙上再通電,這樣,陰極射線的光就被遮住了,但屏幕卻依然發亮。倫琴進一步斷開電源,光就不見了,實驗室裏又恢複了一團漆黑。他又用了更有效的手段把裝有陰極射線的玻璃管和熒光屏隔開,但熒光屏還是亮著。他奇怪極了,於是情不自禁地把手放到屏幕前,隻見熒光屏上模模糊糊能看到手骨和內部構造。

這太不可思議啦!倫琴頓時認識到:這可能意味著一項重大的發現。讓熒幕發光的,不是陰極射線,而是一種不知名的新射線。由於性質不明,倫琴暫時把它稱為“X線”。

公開:一場偉大的演講

倫琴沒有貿然地發表自己的成果,為了謹慎起見。他決定再好好研究一下。從此,他把床也搬進了實驗室,吃睡拉撒全在實驗室,就這樣廢寢忘食地工作了整整7個星期。最終,他確定了:熒光屏的光的確是一種不知名的射線造成的。後來,他的夫人在聖誕節前夕去實驗室看望她。他把妻子的手放到熒幕下,用“X線”照了一張照片,這就是人類的第一張X線片,倫琴還親自在照片底下寫上1895/12/22。照片十分清晰,不僅能看到手骨,看他們的

結婚戒指也能看到。他的妻子也驚奇極了,開心極了,二人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

就在這之後的沒幾天,也就是1895年12月28日,倫琴將自己的新發現寫成文章《關於一種新的射線》發表。

這一偉大的發現立即轟動世界,他因此獲得了世界性的聲譽。連皇室也請他去演講。

1月23日,他在維爾茨堡大學舉行一場公開演講。全城都轟動,大家都非常想去見識一下這個稀奇玩意。醫生、學者、工程師、企業家、記者、攝影師和藝術家、大學生擠滿了會堂,連窗台上都是密密麻麻的想要一睹為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