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整容磨削術起步早,北宋(公元992年)《聖濟總錄》記載了用玉磨治療麵部瘢痕的例子,是為現代磨削術的先祖,在這以後的醫著中均有類似記載,相比國外1905的最早報道,我國早一千年。
而鼻梁修補術更是溯源到中國元代,戴良所撰《九靈山房集》中寫道,“閩夫長陳君,臨陣為刀砟其麵,瘡已愈,而瘠和鼻不能合,肌肉盡熱腐,甚惡,乃拜項顏章(元代名醫)求治,項命壯士按其麵,施洽以法,即麵赤如盤,左右賀日‘複效也”’,可見中國的鼻梁修補術的創始已有700多年的曆史。
及至清代,整容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清代顧世澄在《瘍醫大全》記載:“整修缺唇,先將麻藥塗缺唇上,以一鋒刀刺唇缺處皮,即以繡花針穿絲線訂住二邊皮,然後擦上調血之藥,三五日內不可哭泣與大笑,又怕感冒打噱,每日隻吃稀粥,肌肉生滿,去其絲線,即合一唇矣。”從這一兔唇修補中足見我國當時整容技術之水平。
世界整容術的發展簡史
其實,早在沃爾特之前,遠古時代就有整容術了。據埃及古代曆史的“EbersPapyrus”(Ebres發現並整理出來古代埃及人寫在用紙莎草製成的紙張上的曆史文稿)記載,古代埃及人並沒有以活體組織移植為手段的整容手術的經曆,隻有為了顯示男人尊貴身份而進行的最原始的“美容”——文身,以及為了戴耳飾而進行的穿耳孔等。
古代印度則有割鼻之風。丈夫可將其認為不貞的妻子的鼻子割掉;戰勝者可將其戰敗者的鼻子割掉;政府可將罪犯的鼻子割掉。因此,當時不乏缺鼻之人。由於鼻子的位置在臉上最為突出,畸形顯著,所以缺鼻之人大多渴望再獲一個新鼻。在這個基礎上,當時印度社會最下層的製瓦工人開始研究並發明了額部正中皮瓣造鼻術。紀元前六世紀,印度人聞妙(Sushruta)在其有關醫學的專著裏對此技術曾作詳細的記述,不過,這項技術僅屬對器官缺損進行的再造外科,而非對正常人進行的整容手術。
到了中古時期,在耶酥降生後的兩百年間,羅馬的著名醫學家塞魯沙(Celsus)和希臘的醫學大師蓋倫(Gallen),在他們的經典著作裏均沒有關於整容的記載,他們提到的隻是對創傷的治療。第三世紀以後,歐洲戰爭不斷,文化被毀,由此而造成的“黑暗時代”一直延續到第14世紀才得以終止,因此,曆史稱第15世紀和第16世紀為中世紀或文藝複興時期。
在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巴羅納(Bologna)大學著名解剖學家、外科教授塔利亞考奇(GasparTagliacocci,1546-1599),身懷用上臂單蒂皮瓣為缺鼻患者再造一個新鼻的高潮技藝,並將這項技術詳細地記錄在他的外科手術學專著內。塔利亞考奇因此被西方醫學家稱為“整形外科之父”。
然而,塔利亞考奇氏偉大的功績給其人生帶來的卻是一個悲劇。當時的教會憑著自己的權勢,曾經明令禁止在人體上實施外科手術。因為人是上帝創造的,在人體上做手術視為對上帝不恭,而在人體上實施整形外科手術更是被認為對上帝的嘲弄。因此,塔利亞考奇氏不僅生前備受淩辱,死後,當局也不準其他遺體進入教會墓地。於是,他的造鼻術也隨之長埋地底。在很長一個時期內,造鼻之事無人再提。這裏應該指出的是,塔利亞考奇氏的工作仍是再造外科,並非整容外科。
19世紀英國占領印度,印度民間的額部皮瓣造鼻術比帶到英國。當時英皇有一個缺鼻的衛侍,著名外科醫師卡皮歐(Carpul)用印度的方法為他再造了一個新鼻。此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傳到歐洲大陸。柏林大學外科教授格雷弗(VonGraefe,1787-1840)的繼承人、外科教授荻芬巴赫(Dieffenbach,1792-1847年)和後者的繼承人、外科教授朗金柏克(VonLangenbeck1810-1887年)等不僅對造鼻術饒有興趣,而且對眼瞼、口唇和頰部的再造外科作出了很多極大的貢獻。當然,這些才華卓著的外科大師所從事的工作仍然停留在對缺損器官的再造,不是對正常器官的整容。雖然如此,由於這些從事整容工作的人社會地位顯赫,地位卑下的整容醫生開始被人重視並獲得其應有的地位。
在現代的前半期,兩次世界大戰相繼發生。造成大量的傷員,他們的麵容被毀,肢體殘廢,器官(包括生殖器官)缺損,需要整容的人數量劇增;很多醫務工作者從人道主義出發,竭盡全力為他們修整畸形、恢複功能。與此同時,有利條件紛紛出現:第一,不少技術高潮的外科醫生參與了整容工作。第二,麻醉學家發明了氣管內麻醉方法,便於外科醫師在頭麵部施行時間長而又細致的整容工作。第三,各種抗生素相繼出現,使再造外科手術的感染率降低到最低程度,從而提高了手術成功率。第四,隨著派傑特氏和侯德氏(PadgettAndHood)取皮機的發明,稍有訓練的外科醫生都能取得厚度準確的大張皮片,給燒傷的治療帶來極大的便利。這樣整容技術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沃爾特·耶歐:現代整容第一人
1916年5月3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27歲的英國皇家戰艦“厭戰號”海軍重炮手沃爾特·耶歐,經曆了其曆史轉折性的一次戰役——著名的“日德蘭戰役”。在此次戰役中,年輕的沃爾特不幸被敵軍的炮彈擊中,不僅全身多處燒傷,臉部也因此而嚴重毀容。在沃爾特的這張絕密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沃爾特的臉部絕大部分被燒焦了,黑漆漆的,連上下眼皮也都給燒掉了,看上去就像魔鬼一般可怕,慘不忍睹。
不幸中的萬幸,沃爾特剛好遇到了號稱“整容手術之父”的新西蘭裔英國著名醫生哈羅德·吉利斯。據最新解密檔案顯示,1917年8月8日,沃爾特被送往肯特郡習得卡普市瑪麗女王醫院,接著又被轉到哈羅德醫生剛剛創辦才兩個月的整容專科門診。哈羅德醫生仔細研究了沃爾特的傷情,最終決定大膽用一種當時從未采用過的先進植皮技術,從沃爾特的肩膀上切下一大塊皮膚,然後移植到他的臉上,並覆蓋其上下眼皮等被損毀的臉部皮膚。從而為他實施了人類曆史上第一次整容手術。
沃爾特也因此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接受整容手術的人。據解密檔案稱,沃爾特的這次臉部移植手術並未取得圓滿的成功,然而沃爾特至少重新擁有了又一張臉。而且,手術後,沃爾特遭毀容的皮膚逐漸在生長愈合。然而解密檔案中稱,盡管沃爾特麵貌有所好轉,但是他嚴重毀容的事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據解密檔案披露,1938年,在普利茅斯市的皇家海軍醫院接受了最後一次治療後,沃爾特突然神秘失蹤。在此後長達90多年的時間裏,這一次史無前例的整容手術隨主人公的失蹤而銷聲匿跡。直到現年37歲的藝術家帕迪·哈特雷首次披露沃爾特那次整容手術的照片,這一內幕才浮出水麵為人們所知。
在這之前,帕迪曾利用類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傷兵圖片,在英國倫敦的國家軍隊博物館舉辦過名為“戰爭之臉”的展覽。而今,帕迪希望通過曝光這一組照片,找到“全球整容第一人”——第一次世界大戰英雄沃爾特的家人,從而了解戰爭和那次有史以來的整容手術給沃爾特的生活帶來的巨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