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內克醫生急壞了,在客廳不停地踱步。
發明:小孩的蹺蹺板遊戲帶來靈感
雷內克想啊想,腦袋裏突然浮現出前幾天見到的一件事:
在巴黎的一條街道邊,幾個孩子做在木頭製成的蹺蹺板上玩遊戲。其中,有個孩子用一個大釘子敲木頭的這一端,並不停地問對麵的夥伴:“聽到了嗎?”蹺蹺板另一端的幾個孩子,則用耳朵貼在上麵聽敲擊聲。當時,好奇的雷內克還走了過去,問道:“小朋友,讓我聽一聽好嗎?”孩子們愉快的答應了。當聲音清晰地從另一端傳來時,德內克也興奮地大叫:“聽到了,聽到了!”
但當時,德內克並沒有想到利用這個發現去製作聽診器。幸虧這位小姐病得十分及時,否則也許沒多久德內克就把這事給忘了,這項醫學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不知道要推遲多久。
想起這件事後,受到啟發的雷內克醫生靈機一動,方法來了。他馬上找來一張厚紙並卷成一個圓筒,一頭按在小姐心髒處,另一頭貼在自己的耳朵上。
果然,小姐心髒跳動的聲音,連同那些輕微的雜音,都聽得一清二楚,而且比用毛巾或耳朵聽更加清楚。他高興極了,確診了這位小姐的病,並開好了藥方。
回去以後,他馬上試驗,想做出一個可以用來聽診的工具。他試用了金屬、紙、木頭等多種材料,做了好多次實驗。最終,他找人做了一根空心木管,長30厘米,口徑0.5厘米,為了便於攜帶,從中分為兩段,有螺紋可以旋轉連接,從而製成了人類曆史上第一個聽診器。它是一種中空的直管,與現在產科用來聽胎兒心音的單耳式木製聽診器很相似。這個儀器問世時,由於它的外表很象演奏用的笛子,口上還有喇叭。有人稱之為“獨奏器”,有人稱為“醫學小喇叭”,他的叔叔建議命名為“胸腔儀”,最後,雷奈克本人決定定名為“聽診器”。
聽診器的原理
木頭製的聽診器為什麼有用呢?這是因為聲音是振動傳播,的它在空氣中傳播時,要被空氣吸收。但在固體物質中,聲音卻能傳得很遠。雷內克正是根據這個道理製成聽診器的。事實上,固體物質傳聲的經驗,在民間早就有了,例如古代就有“伏地聽音”一說,從鐵軌上能聽到很遠處駛來的火車。
後來,雷內克又做了許多實驗,最後又將聽診器改良成喇叭形的象牙管,為了使用更加方便,他還在空心管上接了一根橡皮管。這樣,就形成了最早單管聽診器,發明時間是1814年。由於聽診器的發明,使得許多胸腔疾病更容易被診斷,雷內克也被後人尊為“胸腔醫學之父”。
1819年,雷奈克辭去內克醫院的工作,並於1826年和妻子回到故鄉,接著便一病不起。有一天,他從極度虛弱中清醒過來,看見妻子坐在床邊,便掙紮著坐了起來,將手上的戒指摘下,說:“我不這樣做,其他人馬上也會為我摘下,我不想讓別人來做這痛苦的事。”臨死前,他有一項這樣的遺囑:將我的醫學書籍和論文都贈給我的外甥,還有手表和戒指。但這些都不重要。我把我製造的第一個聽診器留給了他,這才是我留給他的最珍貴的遺產。
聽診器的發展和改良
1840年,英國醫生卡門改良了雷內克設計的單耳聽診器,他認為雙耳聽更準確。於是,他將兩個耳栓,用兩條可彎曲的橡皮管連接到聽筒上。
1937年,凱爾再次改良卡門的聽診器,增加了一個聽筒,可產生立體音的效果,稱為複式聽診器。可惜,這個改良品未被廣泛采用。
近年來,聽診器也越來越先進了,甚至還有電子聽診器,它能放大聲音,還能記錄心髒雜音。不過,盡管如此,今天的醫生們普遍用的還是由雷內克設計,經卡門改良的舊式聽診器。
腦電圖——“生物電”的啟示
今天,心電圖、腦電圖分別是確診心髒疾病和頭部疾病所必須用到的。也許在生活中,你也經常遇到頭發“帶電”的現象。不過,大概你並不知道,生物界中有這樣一種帶電的動物。它們的電力十足,甚至可以將大象殺死。一位醫學家通過觀察這種現象,發現了生物電。為心電圖、腦電圖的發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0年前的曆史:大黑魚為什麼能治病
在2000年前的古羅馬,曾經發生了這麼一個故事:
一位病人因腿痛風病發作,痛苦極了,向醫生求助,希望醫生能開點藥。大夫仔細地看了看病人的腿,搖頭說:“用不著吃藥。不過,你隻需要去海邊休養一段時間就行了。”?並且還開了張單子,讓病人去海灘邊找到一個個漁夫,並告訴他,這位漁夫會治好他的痛風病。
病人半信半疑地來到海邊,漁夫接過單子,便把病人帶到了沙灘上,在他腳底上放了一條黑魚。病人隻覺得腳底一陣發麻,一下子跳了起來。但之後卻覺得挺舒服的,病症得到了緩解。他在漁夫的指點下,每天到海灘上和黑魚接觸。果然沒過多久,就痊愈了。
據說,這種方法在古羅馬非常流行。但長期以來,人們並不知道這其中的奧秘。
發明生物電
18世紀,英國出了位名叫卡文迪許的科學家。1758年的一天,他在翻閱古籍時,正好看到了古羅馬時代2000多年前風行一時的大黑魚治病法。
這一發現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想:這可奇怪了?為什麼病人的腿觸到大黑魚時會發麻呢?
當時,隨著電動機和電池的發明,人們已經知道了電。卡文迪許突然想到:當人體碰到電時,就會產生發麻的感覺,難道這大黑魚身上帶電?這可很稀奇,還從來沒有聽說動物會帶電啊。
他設法弄到這種大黑魚,不敢象故事中所說的那樣,貿然地站上大黑魚身上。而是把它埋在潮濕的沙灘裏,然後在魚身上接上一個瓶子,結果瓶子冒出了火花。
他的觀點得到了引證,卡文迪許第一次用科學的方法證明了生物電的存在。當時,意大利的一位生物學家也在進行這種現象的研究,並發現在青蛙肌肉中也蘊藏著電能,他正式把這種電命名為“生物電”。
其實,世界上帶電的動物絕不隻是黑魚和青蛙。據歐洲生物學家、著名的南美洲探險家洪堡的描述。南美腹地有種電鰻,跟它相比,黑魚和青蛙隻能算是小兒科。據說,這些小小的電鰻,可以將數匹馬殺死。
1958年,美國的貝克醫生發現,將一隻蠑螈的腿切去,再把電流計接在顫抖的傷口上,竟有十分的電流!
生物電的發現,對腦電圖、心電圖的發明,以及神經傳導的探索,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腦電圖的發明
1875年,英國外科醫生卡頓,在動物身上觀察到了腦電波,並對動物暴露腦進行了電流直接記錄,他將電極直接插入猴頭內,以檢測大腦內部的電流情況。
1903年,德國醫學家貝格爾受啟發,也開始腦電流記錄實驗。後來,由於受到威廉·艾因特霍芬心電圖成功的鼓舞,他決定測定大腦的電活動,發明相類似的腦電圖。
他先對狗的暴露腦進行實驗,後來,趁著為為病人作切除頭蓋骨手術的機會,用針狀電極插入頭皮下進行實驗。後來,他又收集了他的家庭成員,朋友及其他誌願者的腦電圖。據說,取得了成功。他把記錄人腦電圖的方法命名為腦電圖描記術。
1929年,他發表了重要科學論文《關於人的腦電圖》,指出腦電圖可以考慮用來診斷腦病。這年,他還發明了腦電圖儀,由此揭開了睡眠的內幕。後來,他還研究了腦電節律,並將最占優勢的節律名為“阿爾法波”(α波)和“貝塔波”(β波)。